花茶的真实面目:严格意义上它是不是茶?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花茶,比如玫瑰花茶等等,有些花茶虽然叫作“茶”,但并不含有茶叶,那么到底属于什么类别呢?今天就来说一说。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两种类型的花茶。一种是有茶无花的窨制茶,例如绿、红、乌龙等。第二种是有花无茶的草本饮品,例如菊、玫瑰等。前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被称为真正的“喝”的意义上的“tea”,而后者则不属于传统六大类中的任何一种,而是属于代替性饮品(代用酒精),也就是非传统之中的非传统之物。

第一种类型,即以原生散香为基础,将不同的鲜花进行再加工处理,这是一种典型的人工加味方式。而第二种类型,则完全依赖于浸泡植物材料来制作成品,如蔓越莓、薰衣草和其他各种果实和植物,它们通常不会被归入我们熟知的六大类中。

历史上,中国古籍就记载了这种形式。在宋朝时期,蔡襄撰写了《东莱杂志》,其中提到过这方面的情况:“团饼变散香”。从明朝朱元璋改革团饼制法开始,随着散香流行,加速了这个过程。这一切,为现代人们享受这些美味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促进了一系列新技术与新方法出现,使得这个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样的工作方式利用的是吸收特质,让这些成品加入足够数量的鲜花进行再次混合,然后通过烘焙和其他手段使其彻底吸收完善。或者直接将成品与鲜花混置压制让它们自然地融合成为一体。

因此,当你听到有人提及“玫瑰蒲公英绿珠露”、“千年梅子白芍药酿造”这样的产品时,他们实际上是在讨论一种新的饮食文化——使用特殊工艺结合不同植物材料来创造出独特风味,但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咖啡或水果汁,也不算作真正完整意义上的普通商业化产品,只能说是一个跨界尝试,在寻找新的消费需求的时候,它可能会成为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但如果按照最严格定义的话,不应该被认为是在讨论真正的"tea"世界里面的某个部分,因为它没有遵循那里的规则,没有走过那条经典路线,所以很难把它放在那些已经建立起来的事实标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