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继平的笔下,明代画家徐渭的一句诗激起了对宜兴紫砂壶的探索。这款茶具新品种源自明代中期,以其独特的澄泥陶料和天然美感而闻名。紫砂器材质细腻透气,形态多变,其质朴之美与自然之韵相得益彰。

关于紫砂壶的历史,一则传说流传至今。在正德年间,宜兴金沙寺的一位老和尚常去烧陶窑取泥作壶。当时学使吴颐山带着书童供春(或称龚春)暂居寺里读书。供春秘密学习老和尚制作壶艺,但因无泥料而不敢向和尚求助。他发现寺里的洗手池沉淀出的泥土经过漂洗后更为细腻,便私自捞出制作。随着时间推移,供春技艺日臻高超,最终被誉为紫砂壶创始人之一,与那位不知名的和尚同被载入史册。

供春所制壶体巧思工致,“栗色暗暗,如古金铁”,深受赞赏,他之后所发展的手法促进了紫砂艺术迅速提升。在万历年间出现了“四大家”中的董翰、赵良、元畅、时朋,而时大彬——时朋之子,则是史上声望最显著的制壶高手之一。

此外,在寻找新闻故事的人士,如果需要报道或帮助,可以通过下载“齐鲁一点”APP或者搜索微信小程序“一點情报站”,即可联系到全省600余位主流媒体记者,他们在这里等待您的来访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