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段儿单口相声。为啥不叫讲故事哪?因为听故事可以不笑,听相声就必须笑。可是您实在要不笑,我也没办法。
我说这段儿不是现在的事情,这是清朝的这么一回事。出在什么年间哪?咸同年间。那位说:没这个年号啊?因为不是在咸丰就是在同治,我也记不清啦!
这个事情出在山东济宁。有这么一家儿财主,家里有四个儿子,虽然是亲弟兄,可是这哥儿四个脾气不一样。老大忠厚;老二老实;只有这老三要多奸有多奸,要多滑有多滑,一点亏儿都不吃,交朋友人家都不交他,简直是瓷公鸡,铁仙鹤,玻璃耗子琉璃猫,干脆,要打他身上一根毛都拔不下来!这个老四哪,不但忠厚老实而且还不爱说话。他瞧不起老三这种种行为,也别人跟他说话他还是回答两句,老三要问他什么,他就“不”、“是”、“哼”。日子长了哪,把俩人就更反对了,还管那叫傻子;小时候一块儿念书就是冰炭不同炉,大了就更到不到了一块儿啦!
这年正赶上之年,要上京去赶考。他父亲就给择了个良辰吉日,说:“孩子们动身。”到了动身的头天晚上,那个傻子的爹妈和小兄弟们都忙着收拾行李包裹,但那个傻子却是一宿没睡。他想:不能带我去吧,就让那份气人的劲兒把我给晃飞走。
第二天早晨,他悄悄地跟他的两个哥哥商量:“大哥、二哥,你们看怎么办呀?”他们俩都是好心肠的人,都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又不知道该如何拒绝那个“聪明”的第三个人。
就在大家纠结的时候,那个第三个人突然来了一个法子,让他们相信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糟糕。这场闹剧最终演变成了一次难忘的家庭旅行,他们一起去了北京,并且每当遇到一些趣事时,都会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那个被称作“傻子的”第四个人,在整个旅程中竟然成为了一位不可或缺的诗人。
随后,他们又一次遭遇了一个失落的小伙计想要过桥的问题,却因桥太窄而犹豫。而此时,这位曾经被认为无用的第四者竟然提出了一条独木桥上的解决方案——绕路,这样既保证安全,又能避免尴尬。此举赢得了全家的赞赏,并且让每一个人都明白,每一个人的贡献都是不可忽视的。
最后,他们决定留下雨天享用饺子的美好时光。在这里,每个人都分担起不同的工作,从揪剂、擀皮到煮汤、捞饺,再到烧火,每一步操作似乎都需要精准控制,而这一切仿佛是在等待着那个被误解的一个字——吃。但实际上,是为了等待真正参与进来的第四者,以一种新的方式证明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即使是在这样的阴雨天里,也能找到欢乐与温暖所在。
从此以后,无论何处,无论何事,只要有人聚集于一起,便会自然而然地展开一场诗意盎然的情景,因为每一次共同体验,不仅能够增强彼此之间的情谊,而且还能够创造出无限美好的回忆。而对于那些曾经被忽视的声音,现在则成为了团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那首《燕子飞》的旋律一样悠扬流畅,用它来串联着人们的心灵世界,为生活增添几分诗意与浪漫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