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布日期】2007-08-02【实施日期】2007-08-02【有效性】有效【全文】 贵州省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饮食与茶文化节总体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07]第71号 各自治州、市,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贵州省饮食与茶文化节总体工作方案》已经省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贵州省办公厅二○○七年八月二日 贵州省饮食与茶文化节总体工作方案 为了发掘和弘扬我省饮食与茶文化,加强自主品牌建设,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大力培育餐饮、茶等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省决定举办贵州省饮食与茶文化节(以下简称“文化节”)。方案如下:一、活动主题、时间、地点和举办单位(一)主题:享贵州美食,品黔中茶韵。(二)时间:2007年9月29日至10月8日。(三)地点:文化节分为食和茶两个单元,采取“一节两地”的方式,分别在贵阳市和黔南州都匀市举行。其中,在贵阳市举办“贵州省饮食与茶文化节·贵州美食博览会”,在黔南州都匀市举办“贵州省饮食与茶文化节·贵州茶文化博览会”。(四)举办单位:1主办单位:省,积极争取中国烹饪协会、中国饭店协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和中国茶叶学会参与主办。2承办单位:省商务厅、贵阳市、黔南州。3协办单位: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劳动保障厅、省农业厅、省文化厅、省卫生厅、省广电局、省新闻出版局、省质监局、省旅游局、省乡企局、省供销社、省气象局、省政府新闻办、团省委、省总工会、各市(州、地)(行署)等。4支持单位:省内主要新闻媒体等。二、活动原则(一)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二)企业为主,社会参与;(三)本省为主,地方组团;(四)专业布展,注重实效。三、主体活动(一)文化节新闻发布会1时间:8月中旬。2地点:贵阳市。3承办单位:省政府新闻办、省商务厅、贵阳市、黔南州。4主要议程:主持:省政府新闻办主要负责同志。(1)主持人介绍出席会议人员;(2)文化节组委会发布新闻。5出席人员:(1)文化节组委会负责同志;(2)新闻媒体记者(含中央驻黔新闻媒体和省内新闻媒体),以组委会名义邀请,由省政府新闻办负责落实。(二)贵州餐饮业和茶业品牌认定活动1时间:8月上旬至10月2日。2地点:餐饮业品牌认定活动在贵阳市举行,茶业品牌认定活动在都匀市举行。3主办单位:贵阳市、黔南州、省商务厅、省农业厅。4餐饮业品牌认定内容和范围: (1)贵州省餐饮名店、黔菜馆; (2)名宴(婚宴、寿宴、年夜饭等)、名菜(特色菜、地方菜、创新菜、农家菜等)、名点(名小吃、特色风味小吃等)、名火锅; (3)贵州省餐饮企业家、烹饪特级大师、青年烹饪技术能手。5茶业品牌认定内容和范围: (1)贵州省名优绿茶; (2)贵州省优秀茶叶企业、茶叶加工师。6餐饮业、茶业品牌认定工作由具有认定资格的机构负责。(三)贵州茶文化博览会开幕式1时间:9月29日上午10∶00。2地点:都匀市人民广场。3承办单位:黔南州、省商务厅。4主要议程:(1)主持人介绍来宾;(2)黔南州主要领导致欢迎词;(3)邀请的国家有关部门领导讲话;(4)省领导致辞;(5)省领导宣布贵州茶文化博览会开幕。5拟邀请出席的领导和主要嘉宾:(1)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局领导(以省名义邀请),省领导,部分省(区、市)有关主管部门领导,国内外行业组织负责人,茶艺大师和嘉宾,部分企业和个人及赞助商代表。由文化节组委会办公室会同省对口部门负责落实。(2)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市(州、地)(行署)负责同志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由黔南州组委会负责落实。(3)国内外主要新闻媒体负责人及记者(含中央驻黔新闻媒体和省内新闻媒体),以文化节组委会名义邀请,由省政府新闻办负责落实。(四)贵州美食博览会开幕式1时间:9月30日上午10∶30。2地点:贵阳市金阳美食广场。3承办单位:贵阳市、省商务厅。4主要议程:(1)主持人介绍来宾;(2)贵阳市领导致欢迎词;(3)邀请的国家有关部门领导讲话;(4)省领导致辞;(5)省领导宣布贵阳美食博览会开幕。5拟邀请出席的领导和主要嘉宾:(1)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局领导(以省名义邀请),省领导,部分省(区、市)有关主管部门领导,国内外行业组织负责人,部分烹饪大师,部分企业和个人及赞助商代表。由文化节组委会办公室会同省对口部门及有关单位负责落实。(2)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市(州、地)(行署)负责同志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由贵阳市组委会负责落实。(3)国内外主要新闻媒体负责人及记者(含中央驻黔新闻媒体和省内新闻媒体),以文化节组委会名义邀请,由省政府新闻办负责落实。(五)贵州茶叶集中展销暨经贸洽谈活动1时间:9月29日至10月2日。2地点:黔南州民族博物馆。3承办单位:黔南州、省农业厅、省商务厅。(六)贵州餐饮集中展示活动1时间:9月30日至10月4日。2地点:贵阳市金阳美食广场。3承办单位:贵阳市、省商务厅。(七)贵州茶业与茶文化发展论坛1时间:9月29日下午3∶00。2地点:都匀市会展中心。3承办单位:黔南州、省农业厅、省商务厅、省供销社。4出席人员:国家有关部门、知名企业、社会团体负责人和省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由黔南州会同省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邀请并落实。(八)贵州民族美食发展论坛1时间:2007年9月30日下午3∶00。2地点:贵阳市金阳会展中心。3承办单位:贵阳市、省商务厅。4出席人员:国家有关部门、知名企业、社会团体负责人和省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由贵阳会同省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邀请并落实。(九)文化节颁奖晚会1时间:10月8日晚8∶00。2地点:贵阳大剧院。3承办单位:贵阳市、黔南州、省商务厅。4主要议程:(1)主持人介绍来宾;(2)省领导讲话;(3)邀请的国家有关部门领导讲话;(4)文化节组委会对节会期间评定品牌和各项赛事评选活动优胜者、优秀组织单位和个人等进行命名、授牌、颁奖、表彰,中间穿插文艺演出。5拟邀请出席的领导和主要嘉宾:(1)邀请国家有关部门领导(以省政府名义邀请),省领导,国内外行业组织负责人,烹饪大师和嘉宾,部分企业和个人及赞助商代表。由文化节组委会办公室会同省对口部门负责落实。(2)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市(州、地)政府(行署)负责同志及商务部门负责人。由贵阳市组委会负责落实。(3)国内外主要新闻媒体负责人及记者(含中央驻黔新闻媒体和省内新闻媒体),以文化节组委会名义邀请,由省政府新闻办负责落实。6文艺演出方案由贵阳市会同黔南州、省商务厅、省文化厅、省政府新闻办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四、组织机构及其主要职责(一)文化节组委会主任:蒙启良(副省长)副主任:王文阳(省政府副秘书长)邵祥林(省商务厅厅长)袁周(贵阳市市长)李月成(黔南州州长)成员:周建琨(省经贸委副主任)张宜华(省公安厅副厅长)张先义(省司法厅副巡视员)王先耕(省财政厅副厅长)侯丽江(省人事厅副厅长)王明铮(省劳动保障厅副厅长)杨明聪(省农业厅副巡视员)孙登峰(省商务厅总经济师)宋健(省文化厅副厅长)朱征明(省卫生厅副厅长)胡德怀(省广电局副局长)丁琨(省工商局副局长)刘钢(省新闻出版局纪检组长)孟宇光(省质监局副局长)杨俊(省旅游局副局长)陈雯茜(省乡企局总经济师)张达伟(省供销社主任)韩先建(省气象局副局长)李嘉麟(省总工会)胡吉宏(团省委)王素华(省政府新闻办主任)季泓(贵阳市副市长)申楚(遵义市副市长)徐毓贤(六盘水市副市长)王廷恺(安顺市副市长)夏庆丰(黔南州副州长)王德玉(黔东南州副州长)王弘宇(黔西南州副州长)谭亚林(毕节行署副专员)雷文蓉(铜仁行署副专员)文化节组委会下设四个工作组,职责分工如下:1组委会办公室:负责处理省组委会日常事务;负责文化节组委会各类文件、领导讲话、综合材料等文字材料的起草、审核、翻译、收发等工作以及收集、编写、报送工作信息,督促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按照省组委会要求,指导协调承办地制定各项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办公室设在省商务厅,由邵祥林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2饮食组:负责统一指导协调活动期间与餐饮系列活动有关的业务工作以及各市(州、地)餐饮业组团、参展、布展工作;指导协调餐饮类集中展示的整体策划、展馆内外总体设计、组展布展、场馆分配等工作;负责餐饮类品牌评选、认定等活动的组织工作。饮食组组长由邵祥林同志兼任,副组长由季泓同志兼任。3茶叶组:负责指导协调活动期间与茶叶系列活动有关的业务工作以及各市(州、地)茶业组团、参展、布展工作;指导协调茶叶类集中展示的整体策划、展馆内外总体设计、组展布展、场馆分配等工作;负责茶叶类品牌评选、认定等活动的组织工作。茶叶组组长由邵祥林同志兼任,副组长由夏庆丰同志兼任。4宣传组:统一组织指导协调承办地节会系列活动的新闻报道、对外宣传、文化传播、电视转播等工作;负责省内外媒体的联络、邀请和新闻采访现场管理、协调、服务工作;负责指导协调制定文化节颁奖晚会工作方案。宣传组组长由王素华同志兼任。(二)承办地组委会主要职责贵阳市、黔南自治州要根据本方案要求,制定本地实施方案,报文化节组委会批准后组织实施;在文化节组委会宣传组的指导下,制定本地宣传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制定本地节会招商邀商(特邀嘉宾)、展示洽谈、比赛表演、发展论坛、广场互动、开幕式、颁奖晚会等系列活动和会务、接待、安全、保卫、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其他市(州、地)(行署)要根据本方案及承办地组委会实施方案要求,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制定本地实施方案,与承办地组委会对接后报文化节组委会办公室备案;负责做好本地餐饮与茶文化发掘、整理以及招商、组团、参展、布展、参评(赛)等工作。五、相关工作要求(一)文化节系列活动由省商务厅总策划、总负责,文化节组委会成员单位负责配合做好有关工作。(二)各项主体活动牵头单位要抓紧组织起草和细化完善具体活动方案报文化节组委会办公室。由文化节组委会办公室审核衔接报文化节组委会审定后,以文化节组委会名义行文组织实施。(三)文化节各项主体活动实施方案出台后,省公安、交通、建设、卫生、消防、气象等部门要据此抓紧起草相应保障方案报文化节组委会审定后组织实施。(四)文化节所需经费主要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筹集,省财政给予适当补助,不足部分由承办地政府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