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紫砂壶,人一生玩物,更是茶艺爱好者情感的深邃体现。它不容急躁,只能一点点积累,如同学费一样,不轻易交付。新手们迷茫,不知原矿紫砂之美,只能将幻想强加于其上,初时可能偏爱鲜艳光亮、细腻如玻璃的壶体,但这已近乎瓷器,无异于对紫砂的误解。真正的紫砂工艺在于颗粒甄别,即使肉眼可见,也需区分出20至120目之间最优质的30至60目,以免过粗或过细影响工艺步骤。

古代陆羽在《茶经》中提及,对黄金与白玉虽心向往,但更珍视西江水千般变换;许次纾在《茶疏》中明确指出,品茗需三者相辅:水、火、器,并非单一因素决定成功。在这个理念下,精美之器——紫砂壶应运而生。

今天,我们有幸聆听沈教授关于瓷库中国专家的课程,他将带我们走进宋朝到明清时期,这段时间里紫砂壶艺得以盛行,其历史悠久,在无数兴废衰荣后逐渐形成今日世界性的文化热潮。

关于紫砂陶的发现,有一个传说值得分享。据说,在宋朝,一位异僧经过宜兴鼎蜀山村落时,他不断呼喊“卖富贵土”,吸引了当地居民。他带着几个村民前往青龙山和黄龙山,那里的陶土五彩缤纷,从红到黄,再到绿、青、紫,每一种色彩都独具特色。这便是关于紫砂陶起源的一则故事,它揭示了这一艺术形式多么深厚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