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喝茶就像生活中的一部分,不仅家家户户都有茶具,而且到处都有茶文化的推广活动。曾老师知道,岳阳君山银针茶与锡兰红茶之间有着不解之缘,无论是制茶方式还是焙火的力度,都有一些相似之处。他至今仍然记得自己第一次接触岳阳君山银针的情景,那是在20多年前湖南的一个老店里,他品尝了那里的古老毛尖,这滋味无法忘怀。

后来,曾于贤在一次游览毛尖母树时,就带了一壶锡兰红茶和岳阳君山银针来,与老树碰杯。他说:“现在很多人看到毛尖母树时,只是看到了它作为一个表象,因此常常觉得失望,那是因为他们并没有体会它的本质,它是一种状态的象征。看着那些老树,仿佛置身于时光隧道,那样的历史是有温度的。”

随着对岳阳君山银needle了解加深,曾老师意识到岳阳的茶文化,有太多东西值得研究、值得书写。所以,他要为安化松针和锡兰红撰写一本书,一本关于两地历史、人文、地理的书,这本书就叫做《芽韵》。为了写作这本书,他经常往返于两地之间,一路走来,收获了更多幸福。

讨论起两地喝 茶与弹琴的事宜,曾老师对这几十年来的发展感到欣喜。他回忆1989年他第一次到人民大会堂表演的时候,还有人觉得新奇,而今在享受这份宁静已经成为很平常的事情了。在泡出一壶好茗或锡兰红时,它们都是主角,当欣赏这份宁静时,或许还会伴以古琴声,让古琴声成为了主角之一。

曾老师经常说自己像是穿梭于山水之间的一只孤鸟,在探寻那些隐藏在传统中的秘密,“谦恭之人必得香雅”,“刻苦之人必尝真味”。也许,这才是真正的人生意义所在。这就是他的故事,也正如同每一位追求完美茗叶与香气的人们的心路历程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