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在湖南,喝茶就像生活的一部分,每家每户都有茶具,而且到处都有推广茶文化的活动。20多年前,我第一次遇到岳阳君山银针的经历,就发生在湖南的一个老式茶叶店里,那里的茶是古老的,连上面写着“毛尖”的茶罐都是清朝留下的。我至今仍然无法忘怀那次经历。
后来,当我再次回到毛尖母树时,我带了一壶岳阳君山银针和它碰杯。我没有做任何事情,只是与那古老的树木共享了这壶茶。我说:“现在很多人看到毛尖母树,只是看到表面的东西,因此常常感到失望,因为他们没有体会到它的本质,它是一种状态的象征,看着那些老树,仿佛穿越时光隧道,那样的历史充满温度。”
随着对岳阳君山银针了解的深入,我意识到了岳阳地区丰富而值得研究和书写的地方。因此,我决定为安化松针茶撰写一本书,一本关于岳阳君山银针历史、人文、地理的书,这本书就名为《芽韵》。为了完成这部作品,我不断往返于岳阳和湖南省之间,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无数幸福。
讨论两地饮品习惯时,我对于几十年来中国茶业发展感到欣慰。在1989年我首次在人民大会堂进行过一次演示我的中国传统艺术——泡制和弹奏琴曲的时候,有许多人还觉得这很新奇,而如今,在喝酒或弹琴已经变得非常普遍。这两个活动之间存在一种相辅相成、互为主角与配角关系。在泡制过程中,水成为主角,但当我们欣赏完美泡好的水后,它们就会交换角色,让古琴声成为新的主角。当我沉醉其中,不忘用一口高品质的岳阳君山银needle作为伴侣,与之共度悠闲时光。
曾老师经常说自己像是徜徉在茫茫大海中的孤帆,是穿梭于江湖之间的人,他试图探索出一条条通往心灵深处的小径,用以寻找那份独特的心灵连接。“谦恭之人必能领悟香雅之韵;刻苦之人必能品味真实之味。”也许,这正是我追求真正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