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界,有一句耐人寻味的名言:普洱茶是所有喝茶人的最后一站,是所有茶类的终极表达。 没有喝过普洱的人,可能对此一头雾水,钟爱其他茶类的人,可能对此嗤之以鼻,但喝过普洱的人,可能就会深以为然,而一些老茶客,更是对此奉若真理。 为什么普洱茶是如此独特的存在?普洱茶的魅力从何而来?那今天就用这篇文章,为新入门的茶友,叩开普洱茶的大门。 各具特色的普洱种类 其他的六大茶类,大多是一板一眼,一门一味,如果拿武侠人物打比方的话: 龙井绿茶,就是飘逸清爽的逍遥侠客; 福鼎白茶,就是淡雅清秀的白衣女侠; 武夷岩茶,就是苦练焙火的少林武僧; 正山小种,就是熏香红浓的大家闺秀。 与这些各具特色,但又风格固定的传统门派相比,普洱茶可能就是包罗万象、大化自在的武林盟主。 有生茶和熟茶之分;有古树新茶与印级老茶之分;有拼配和纯料之分;有广东和云南的仓储之分;有砖沱饼的紧压之分等等,造就了普洱茶千山百味的特色。 其他茶类为了保证其鲜爽的口感,往往是出厂即饮用,最大的例外,也不过是武夷岩茶等茶类,因为退火要等上几年方可饮用。 但普洱茶不但没有保质期,而且可以长期存放,这在六大茶类中是独一无二的。 普洱茶属于云南乔木大叶种,茶多酚和咖啡碱等内含物质十分丰富,滋味异常霸道浓烈,劝退了很多慕名而来的新人。 不过如果能耐着性子,仔细品味普洱茶时,就能感受到苦的背后,是千树万树梨花开般的曼妙口感。 有位年轻茶友,曾把第一次喝普洱茶的感觉,比作超新星爆炸,不是所有人都能欣然接受的,但对于饮茶数十年的老茶客来说,可能就会见猎心喜了。 而如果适应了普洱茶的口感,并饮用上了一段时间时,再回过头去喝其他品类的茶叶,可能就会觉得茶汤像白开水一样平淡,甚至索然无味了。 不可再生的普洱老茶 对于绿茶等追求新鲜口感的茶类来说,茶是可再生资源。毕竟茶叶来源于茶树,而茶树每年都会长出新的茶叶,有的甚至能一年多次采摘。 但对于越陈越香的普洱老茶来说,可谓是完全相反。山头的生长环境,厂家的工艺技术,仓储的存放环境,使得每款普洱老茶茶都有其特有的口感。 就拿几万一片的88青来说,就算能复制那时的毛料和制作工艺,陈化几十年后,也不一定和现存88青的口感相同,毕竟当年的生态、气候等条件是不可复制的。 从这个角度看,买老茶也是相对公平的。毕竟时间买不到金钱,但却可以买到沉淀了几十年的普洱老茶。 迷恋上普洱茶的人,对品质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很多茶友在刚入门时,觉得口粮茶就挺不错,但当有人请他喝了真正的好茶后,之前就有些难以入口了。 普洱老茶消费人群的不断扩张,与喝一片少一片的普洱老茶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就会造成普洱老茶价格的不断高攀。 越陈越香与升值特性 普洱茶品类众多,其价格也是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这种价格差异除了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普洱茶本身的品质。 普洱茶需要时间转化,而越陈越香就是一个茶性从生寒,到平和、顺滑、温醇的过程,比如90年代的普洱老生茶,经过数十年转化,苦涩尽退,口感变得温润。 这种品质上的升华,也使其具备了越陈放越增值的投资属性,不过前提应该是以品质为基础,而不是单论存世量。 比如某些普洱老茶,陈放年份确实长,但能保存到今天,很可能是当年实在卖不出去,只能用来压仓低,但随着普洱市场的火热,摇身一变成了“珍品”。 随着各类投资者进场,普洱老茶市场乱象多发,囤货居奇,文化炒作屡见不鲜,更有一些来路不明、花色参杂的“人造老茶”等,让人不得不感叹水深莫入。 更何况老茶的陈化过程也是会有一定风险的,想以越陈越香获取利益的同时,也要承担仓储出问题,导致普洱茶霉变,进而血本无归的风险。 时间可以沉淀出老茶,但不一定能沉淀出好茶。用一句话来形容现在的普洱老茶市场,那就是:一分价钱一分货,十分价钱八分货,百分价钱十分货。 现在有名有姓的老茶,虽然价格不低,但都是靠优良品质博得市场信任,回过头看那些大几万一片的普洱新茶,收藏投资成分已经取代了根本的品饮价值。 也许只有等狂热的潮水一一退去,我们才能知道现在这些人里,究竟谁是真正热爱普洱的茶人,而谁又只是贪图一时红利的商人吧。 百般茶香与各地仓储 普洱可以越陈越香的特点,催生出了无数奇特的茶香,从新出厂的制成香,到几年的陈放后的原生香,再到幽雅的樟香、清淡的荷香,古朴的药香。 这个过程确实很漫长,动辄就是十几年的时间,但却也是值得的,这种变化万千的香气,正是许多老茶友喝茶藏茶的最大乐趣。 不同的仓储环境,也会对普洱茶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比如东莞的专业仓、云南的昆明仓、香港的湿仓,甚至海外的大马仓等等。 虽然目前来说,干燥,通风,避光已经成为了业界共识,但到底那地仓储更有利于普洱的转化,尚有争议,不过这种未知的感觉,也是收藏普洱茶的趣味之一。 在六大茶类中,普洱茶是一个滋味独特的异类,无论你之前喜欢哪种茶,一旦接受了普洱茶,可能就很难再回头了。 但如果要以此为依据,硬把普洱茶和其他茶类分出个高低,也有失偏颇,毕竟适口为珍,祝每一位茶友,都能遇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款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