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身边有爱喝普洱茶的朋友,肯定时不时地能听到他们以“生津”“回甘”“回甜”来描述普洱茶的口感,让刚接触普洱茶不久的你一头雾水。那么这些术语是到底怎么一回事呢?

什么是生津

即我们喝下普洱茶后口腔中的不同部位不断涌出细小的“水泡”,通俗来讲,就是唾液不断涌出。

一般表现为

可以用一个“润”字来形容。普洱茶的生津会使口腔中两颊、舌面或舌底不断分泌出唾液,使口腔一直保持滋润清爽。

优质的普洱茶内含物质丰富,生津能力强而持久。如果你碰上一款生津极好,令你难以忘怀的普洱茶,大抵可以形容为“两颊生津,舌底鸣泉”。

生津形成原因

生津,主要是由于茶叶中含有维生素、茶多酚、咖啡碱、茶多糖、氨基酸以及有机酸等有效成分。

其中,茶叶中的维生素、咖啡碱和有机酸能够促进唾液分泌;

而茶多酚、茶多糖、氨基酸可与唾液发生反应,从而滋润口腔,产生清凉感觉。

那么,回甘是什么呢

主要由苦味与甜味共同作用形成的特定滋味,即茶汤咽下后舌面和喉部产生的非常清润的甜味。

一般表现为

苦后回甘,刚入口时清甜微苦,在口腔内回味较长,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甜味逐渐超过苦味,最终以甜味结束。

回甘所感受到的甜是间接的,即使一款茶回甘很快,我们的身体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反应,它并不能像茶汤本身就带有的甜味那样可以直接地感受到。

“回甘”如何产生

关于回甘产生的原因,目前还没有系统和权威的结论,主要有以下观点:

01 浙江大学茶学系王岳飞教授在《茶文化与茶健康》一书中表明:

茶叶中的茶多酚可以跟蛋白质结合,在口腔内形成一层不透水的膜,从而使我们觉得刚喝下去的茶会有苦涩感。

如果茶多酚含量比较合适,形成只有一两层单分子层或者双分子层的膜,这种膜厚薄适中,刚开始口腔里有涩味,稍后膜破裂后口腔局部肌肉开始恢复,收敛性转化,就呈现回甘生津的感觉。

02 “水解单宁”作用

也有学者提出,“苦回甘”是一种误解,回甘产生的原因,水解单宁是葡萄糖的没食子酸单宁,品饮过程中容易分解。在舌面上停留的水解单宁会在短时间内分解出葡萄糖,于是饮茶人感觉到“回甘”。

03 对比效应

茶多酚、咖啡碱等成分导致茶汤入口后,使人感到苦味,感官会调整以适应这种苦味。等到这些苦味物质吞咽后,感官依然保留这种错觉,以致会产生一种甘甜的感觉。

但如果只是单纯的对比效应,岂不是越苦回甘越好,而事实并非如此,这也是其矛盾的地方。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茶汤回甘滋味的产生通常以苦涩味为前提,然而,并不是所有会苦的茶都会有回甘。好的普洱茶常常带有“回甘”,而回甘的强度与持久性也通常被认为是评判是否为好茶的指标之一。

什么是普洱茶回甜?

一般用来描述普洱熟茶,入口醇和,茶汤咽下之后,口腔中甜慢慢涌上来。

大概很多人会认为,“回甘”和“回甜”是一回事,但其实,“回甜”主要是物理作用,取决于茶叶本身的呈味物质,而回甘则是霉素化学作用,用于描述生茶居多,两者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表现为

一般优质轻、中发酵以及内含物质丰富的茶,都会有比较明显的回甜味,而重发酵茶则主要表现为醇厚的口感。

回甜的原因

普洱茶中含有多种糖类物质,喝茶时味蕾感受到甜味主要归功于可溶性的糖类物质、一些甜味氨基酸、茶红素等。

这些内含物质在茶汤中浸出,品饮后刺激味蕾而显现出甜味,造成了普洱茶的“回甜”之感。

普洱茶的“生津”“回甘”“回甜”的强弱程度以及持久性,能在一定程度被用做判断一款普洱茶滋味品质的指标之一,同时在品鉴时也要结合滋味类型和饱满程度才能客观地判断一款茶滋味的好坏。

(部分整理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