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溪黄棪的发源地,有两则生动的故事。第一则是关于林梓琴和王淡的故事。据说,清咸丰十年(1860年),林梓琴娶了来自西坪珠洋村的王淡为妻。新婚不久,王淡回到娘家,在“对月”后带回了一些茶苗作为“带青”礼物。这是因为当地风俗认为,新娘子应该像青苗一样“落地生根”,早日生儿育女。王淡母亲选了两株又绿又壮的茶苗给她带回,并且让她将它们种在灶坑的一块埕角上。夫妻俩悉心照料,这两株茶树很快就长得枝叶茂盛,而且比其他地方的大约早一个季节开花结果。当他们炒制这些茶叶时,就能闻到阵阵清香。在冲泡后,茶水颜色金黄,香味扑鼻,不仅甘甜醇厚,而且能生津止渴,使人感到余韵无穷。
这两杯奇特的茶引起了林梓琴夫妇和邻居们的注意,他们发现这是由于这批茶由王淡传来的,而由于其金黄色的汤液以及与“黄棪”的语音相近,所以就把这些茶称为“黄棪”。原树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最终因被迁移而枯死。
第二则故事讲述的是魏珍的一个经历。在清咸丰年间,当魏珍从福洋探亲归来,他路过北溪天边岭时,看到了路边石缝间长着两个花开得非常美丽的小巧夺目的奇异茶树。他折下一枝带回家中植于盆中,并通过压条繁殖精心培育,最终单独采制敬请邻居品尝。一股未曾揭盖便散发出令人垂涎欲滴香气,因此人们赞誉它为“透天香”,并根据其金黄清淡命名为“黄棪”,至今仍流传不息。在诏安地区,它也被称作“八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