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宫廷茶具:法门寺地宫出土珍宝解读

在咸通十五年(874)正月初四日,唐僖宗归安佛骨于法门寺,并将数千件皇室奇珍异宝安放于地宫以供养。1981年8月24日,法门寺明代真身宝塔半壁坍塌,而1987年4月3日,则发现了这批唐代地宫。在这座地宫的后室中,考古工作者进行科学发掘时,惊喜ingly 发现了一套以金银为主的宫廷御用系列茶具。这套茶具因其独特的设计和精细的工艺,被世人称道。

据《物帐碑》碑文记载,这些器物包括“笼子一枚、重十六两半”,“龟一枚、重二十两”,“盐台一付、重十二两”,以及“结条笼子一枚、重八两三分”。这些器物中,有几项是与饮茶相关,如“七事”中的茶槽子、碾子、茶罗、三脚勺等。从这些器物上的錾文看,它们制作时间是在咸通九年(868)至咸通二十年(879)。

其中的一件鎏金飞鸿纹银则,上刻有僖宗小名——“五哥”的字样。这表明这些器物是由僖宗御用的真品。此外,还有鎏金壶门座茶碾子和仙人驾鹤纹壶门座茶罗子的出土,这些都是用于煮制和筛选饼茶所需的重要工具。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装饰性或实用性的容器,如镀金双狮纹菱弧形圈足银盒,用来存放饼茶;鎏金双鸳团花银盆,可以作为盛放水或食物用的盘子供餐;还有素面银香匙等实用性强的小型容器。

总之,这批出土的唐代宫廷遗迹不仅展示了当时高超的手工艺技术,更是一次对历史饮食文化习俗深入了解的大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