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们不谈茶叶的买卖,而是深入探讨文明与智慧。作为一个对历史充满好奇的人,我最近重读了《论语》,在其中发现了一些新的思考点:孔子是否也喜欢品茗?如果他那个时代普洱茶已经流行,他会怎样感受呢?我敢断言,如果那时人们习惯饮用普洱茶,孔子一定会非常欣赏。

孔子曾经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彬彬有礼,而后正人。”水太清澈而无趣;酒太浓郁又掩盖了恶习,只有茶能恰到好处地结合两者。从植物学角度看,茶是由草木中来的五行之中,“木”代表仁爱;因此,可以推断出:茶——正人的饮品!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记录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但真正成为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则是在唐朝之后,一直延续至明朝形成了今天我们享用的喝 茶文化。遗憾的是,在孔子的时代,没有人知道如何正确品茗。

如果孔子的时代真的盛行品茗,那么《论语》里的内容可能会怎么写呢?或许“正人之交淡如水”应该改成“正人之交淡如茶”,更贴切一些。

再比如颜回的事迹:“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盏(可以改为一壶)茶,在僻巷,不闻忧声,而回乐融融。不知其变,无以知其乐;不知其忧,无以知其愁。此亦可见仁者爱佳酿,其理自足矣!”

或者说,“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不知(关于)茶,不知觉得正人也。”既爱修身,又能友善他人,这便是最完美的人格特征。

最后,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古代有“乐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话,也许还应该加上“乐于(品)茗”。因为就像孔子所说:“饭疏食饮水(当然可以换成喝普洱),曲肱而枕之,乐亦在此中矣。不义而富且贵,如浮云一般,对我来说毫无价值。”

无疑,即使没有证实过,但提及“乐于(品)茗”,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能获得身心的大益,以及从每一片面获得美妙体验和感悟,这才是我追求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