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们不谈茶叶的买卖,而是深入探讨文明与智慧。作为一个对历史充满好奇的人,我最近重读了《论语》,在其中发现了一些新颖的问题:孔子是否也喜欢品茗?如果他生活的时代也有普洱茶的盛行,那么他的喜好又会如何呢?我敢确信,如果他生活中有品茗这一习惯,他一定会非常欣赏。
孔子曾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彬彬有礼,而后正人。”水过于清雅,有质无文;而酒过于醇浓,掩罪藏恶,唯有茶才是文质相宜之物。茶是一种草木,其中含有的“木”字代表仁义,因此可以看出:茶——正人之物也!
唐朝陆羽在《茶经》中记录了关于茶饮的起源,但真正使茶成为老百姓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唐朝以后开始的。在明朝,这种享受吃 茶 的风俗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而我们不禁感叹,在孔子的时代人们或许还未能真正理解和欣赏品茗的乐趣。
假如孔子的时代真的盛行品茗,那么《论语》里的言辞将会怎样变化呢?或许“正人之交淡如水”就会变成“正人之交淡如 茶”。这样的表达似乎更加贴切。
再比如,当颜回被奖识时,他以一箪食、一盏 茶,在僻巷里安然自得其乐,不因世间纷扰而改变。这就是仁者爱 茶,这样的境界令人敬佩!
据说还有这样的话:“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不知 茶,无觉得正人也。”通过爱惜事小、珍视人的过程,可以体现一个人内心的善良和道德修养。
当然,还有一句更为恰当的话:“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加上“乐于 茶”,就完美地展现了一个追求高尚生活的人格魅力。而且根据孔子的另一句话,“饭疏食饮 水(固然可改为 茶),曲肱而枕之,乐亦在此中矣。不义而富且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因此,即便是在讨论儒家思想的时候,也提及到 “乐 于 茶”的话语,其意义并不乏味。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只要我们能够把握住这种纯洁、静谧、庄严与雅致的情操,从每一片面都能获得心灵上的慰藉,那么这就是最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