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元昌芳村渠道商俞总昨天发信息给我,感慨说润元昌的风格跟早期的有很大不同,是越来越成熟了。

我觉得他说对了一半。

其实我们现在的产品跟早期风格有一脉相承的地方,那就是浓强饱满的班章布朗风格没有改变。

改变的地方呢,有两个。

一是减少了苦茶的使用比例。因为我们发现苦茶虽然给茶带来厚度,我们选的苦茶也不是死苦类型,而是能转化的苦茶类型,但是苦茶的转化速度还是太慢了,现在的时代着急啊,不再需要一款茶二三十年才转化为好喝的茶,现在市场环境需要转变更快一些,需要舒适度更高一些。

第二个转变是,不仅以老茶为主,而且增加了年份茶的拼配。

以前没有那么多原料库存,很多时候是当年茶当年压,现在润元昌增加了很多年份老茶库存,大部分产品可以用陈年茶青压制,而且实现大幅度的跨年份拼配,口感更加丰富而协调。

我2006年进入普洱茶行业的时候,曾经疯狂学习普洱茶,编写总结了很多经验文章,很快就喝懂大树茶、小树茶的对比,春茶夏茶的对比,部分山头的对比,高山茶与坝子茶的对比,就以为自己入门了。

后来2008年又发现自己其实没入门,又去喝了各个厂家的产品,分得出许多大厂的风格差异了,终于了解拼配茶之美,觉得自己终于入门了。

五年后的2011年,又发现自己其实没入门。又开始大量喝各个中期茶,学习研究各个精品老茶中期茶,总结它们的转化成败。也研究各个山头茶的转变、拼配茶的转变。觉得自己终于入门了。

到了2014年,觉得自己懂得还是太少。开始研究更多小产区,以及各个山头发酵的熟茶,以及春茶、夏茶发酵的不同之处。

整个研发团队大概率能喝的出不同茶区、节令的毛茶发酵的不同。同时花更多时间研究普洱茶的转变,烟韵茶的研发。

这些年,开始不断回顾喝自己早年开发的产品,评审自己产品早期的转变得失。因为从IT行业转过来的原因,我们每款产品都保留当年的山头配方和比例,所以让我们对转变有更科学精准的认知。

学海无涯,一直在路上。坦诚讲,因为品饮非常过度,早几年不懂爱惜自己,为了早日喝懂,拼命喝,每天几桶水,新生茶已经对我的身体造成了伤害,我现在身体对新生茶已经有所抗拒,我开始有意减少新生茶的品饮了。

但是回顾这十六年,研究茶的过程,总体而言是非常快乐的。所以很感恩从事普洱茶行业,因为热爱,过程已经让我们幸福,成果是附属的赠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