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山茶,源自安溪西坪尧阳的珍贵品种,其历史可追溯至1870年左右,当时被当地农民圆醒发现并命名为圆醒种或本山种。1985年,本山茶在全国范围内的茶树良种审定会上得到了官方认可,并且其产区扩展至闽南、闽中等地区。

本山茶叶条呈现出壮实沉重的特点,梗色鲜亮且细瘦,如同竹节尾部稍微尖锐;其色泽鲜明,有如香蕉皮般的黄绿相间;热水泡开后,汤色橙黄而清澈。叶底呈现出黄绿色的光泽,叶张尖薄形似长圆,每一片都有着显著隆起和主脉,以及清纯略带浓厚的味道和淡雅如铁观音般香气。

作为灌木型植物,本山茶植株中等健壮,以开张姿势生长,分枝密集。其叶片水平生长,与其他类别相比,是典型的一芽三叶类型。每一片椭圆形的小叶都是薄质脆弱,有些微卷曲边缘波浪状,不规则大小的齿端显示了它独特的手工艺感。而芽部分散淡绿与紫红色的混合颜色,加上少量茸毛,使得这个品种显得更加高级。此外,每个成熟芽包含3到4克重量,它们在四月下旬达到最佳盛期,一年生的周期大约为8个月。在适宜条件下,本山茶可以用于乌龙和绿茶制作,其中以制成乌龙最受欢迎,因为它能够发挥出优美丰富、褐绿色泽、香气浓郁持久且醇厚爽口的特性,被誉为“观音韵”,具有近似铁观音香味的情调。此外,本山茶对抗旱及抗寒能力较强,是一种非常耐用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