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山茶,源自安溪西坪尧阳的珍品,其历史可追溯到1870年左右,当时由名叫圆醒的茶农发现并被称为圆醒种或本山种。1985年,本山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认可,被评定为国家级良种,并广泛分布于闽南、闽中等乌龙茶区。
本山茶的特点是其坚实沉重的条形叶子,鲜亮的梗色,以及细瘦且略尖尾部的形态。叶子的颜色呈现出如香蕉皮般的鲜润外观,而一杯热腾腾的乌龙汤则有橙色的光泽。叶底呈黄绿色,具有尖薄和长圆形的一片切面,上面有明显隆起部分以及突出的主脉。在口感上,它们提供了一份清新的味道略带浓厚之感,同时释放出类似铁观音但更为淡雅的情香。
作为一种灌木型植株,本山茶以其开张姿态和较密集分枝著称。它生长着水平状排列的小叶子,是中芽种植物。在外观上,这些椭圆形叶子质地细腻而脆,有波浪状边缘和不规则大小的手指状小孔。一根茎含百多个新芽,每一个芽与三片新叶共同组成,以淡绿色带有紫红色的美丽装饰相映成趣,只是茸毛覆盖得少一些。而花朵直径2.6至3.1厘米,由六瓣组成,在繁殖期主要集中在4月下旬,一年的生长周期大约持续八个月。此外,它们适合制作乌龙或绿茶,其中尤以烹制乌龙而闻名,其产品拥有褐绿色的光泽、香气浓郁且持久、味道醇厚又爽快,被誉为“观音韵”,与铁观音相似,但又独具一格。此植物对干旱有一定的抗性,并能抵御寒冷。
总体来说,本山茶是一款高品质、高产量、高抗性的优良品种,不仅适合制作传统风味,更能够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为烹饪师傅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和创造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