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美学茶意相伴」近年来,随着“生活美学”的复兴,以茶为载体的美学空间在全国各地涌现,成为新时期空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为引导更多的茶庄、茶馆等空间向茶美学空间方向发展,全面报道当前国内茶空间美学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特邀部分空间美学方面专家推出“东方美学茶意相伴”系列报道,以引导茶空间美学发展的正确导向。

茶空间之历史发展脉络

茶空间是茶事活动的容器,也是茶人的语言。

若论及最早的茶空间,可追溯到晋朝集市卖茶的茶摊。至唐代,出现茶铺,茶肆。进入宋代,茶坊茶馆更为多见。明清,民间饮茶之风日盛,茶馆甚是普遍。如今,与茶相关的空间愈加宽泛多元,有公共场域,也有私人空间。有的安放室内,有的流连山水。茶在今天得以重新定义,它是中国人生活的底色、艺术的载体和哲学的通道。

茶空间的意义已不止于茶的瀹饮场所。置身于茶空间冲瀹品饮,交流叙谈,社交休闲,艺文鉴赏及各类主题活动,成为人们的日常。

饮茶,这一件平常的事情,正在成为我们感受美和表达美的方式。

欲梳理今日的茶事,需了解中国茶的往事。而了解中国茶的过往,需因循茶之文脉。

唐代茶事大兴,宫廷亦开设清明茶宴。《宫乐图》及《调琴啜茗图》呈现了茶和音乐的户外跨界雅集,众多的茶诗则记录了文人于屋舍,寺院,亭台,庭院及郊野的饮茶场景及况味。而煎茶一事,在陆羽《茶经》中,始终聚焦于风炉及釜中茶汤。唐人的茗饮场所已开始重视物境,但并未出现专门用于饮茶的空间。

宋代点茶,堪称茶的巅峰体验,然而宋代亦未出现专业的茶室。即便是以无限热情投入到点茶之中,并书写《大观茶论》的宋徽宗,其茶会也是在户外树荫之下,溪水之畔,茶桌上杯盏陈列井然有序,茶点精美丰富,瓶花纤细雅致。专精于点茶的徽宗,把视觉中心灌注于青黑建盏之中,熠熠生辉的纯白茶汤,同时将审美目光投向利于茶汤的各项器物:盏,筅,瓶,杓,这或是宋徽宗的微茶艺术空间。

至明代,明太祖朱元璋诏令废弃团茶,改制散茶。自然,简约的叶茶瀹饮从此成为茶事主流。明代中晚期,江南文人形成庞大的饮茶集团,兴建私家园林,于园林中构建书斋和饮茶私室——茶寮。明人饮茶空间主要可分为四类:茶寮,书斋,庭院,山水。某种层面上,茶空间的真正出现是在明代。

明代文人深居浅出,偏安一隅。在众多的明代文献及书画中,展现出他们以书斋茶寮为生活重心的清雅图景。那些比唐宋加起来还要多的明代茶书,茶画,正是基于这样的生活方式与时代背景而产生。

许次纾在《茶疏》里这样描写适宜饮茶的场景:鼓琴看画,明窗净几,风日晴和,轻阴微雨,小桥画舫,茂林修竹。清幽寺观,名泉怪石。叶茶瀹饮的流程简化后,明人将审美于感官无限放大。品茶,讲究真色,真香,真味,推崇白瓷小杯与紫砂壶。于山水园林之中,构筑茶寮。以文心营造品茶的物境、心境与意境。

宋时,日本荣西禅师带回中国禅茶仪轨,逐步形成日本本土的抹茶道。1654年,隐元禅师从福建东渡日本,传去明代瀹茶器物及程式,之后形成日本的煎茶道。日本茶室经过寝殿造,书院造,至数寄屋,出现清晰的日本茶道符号——和式茶室。

中日文化互为镜面,与之相异的是:中国从明始,茶寮或单独构建于书斋之侧,或与书斋合二为一。如果说日本茶室的源头始自中国禅宗寺院,那么中国茶空间的基因则衍生于书斋之中。左书右茶是中国人朴素而自然的饮茶范式。而茶寮之内,有的一桌几凳,简朴,整洁。有的则与书斋有着类似的陈设:案几,椅凳,纸墨,卷轴,清供,茶器,香炉,瓶花等,布置精且雅。这种饮茶空间格局由来已久。

茶空间是瀹饮茶的场所,也是呈现艺术审美的载体和表达哲思的通道。要确立当代中国茶空间的风格,需以恰当的审美视角,尝试建立相应的审美态度。

一间入心的茶室,当你置身其中,已意识不到空间本体的存在,凝固又流动。它模糊了边界,而代之以其中的人,茶,水,器,艺,境等要素和谐呈现。这是茶室的本质。

构成茶空间之要素有物质层面,也有精神层面。而这些形而上或形而下的要素都可以归入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儒家之清正中和,佛家之清净平和,道家之清静太和。在确立当代中国茶空间的审美范畴及审美态度之后,再结合茶空间的艺术形态,插花,香事,挂画,音乐,光影等,布设茶空间才会进入清盈轻快的通道之中。

茶的空间典型的存在于茶的山场民宿,茶庄茶馆,茶学堂等形态中,也以非典型的形式接驳中式文化场馆,博物馆,艺术馆等空间。与布设茶席一样,构建茶空间首先需确立茶空间的主题。主题是茶空间所表达的观点和思想,所承载的主要茶事活动或其他相关艺文活动形态。没有主题的茶空间就好似没有姓名的人,面容模糊,缺乏辨识度,也少有存在感。

而构建空间并非家具,器物等的简单组合和摆放。今日的茶空间究其实是茶文化空间,而非旧时茶的物质形态空间。如何在空间体现在地或异域的文化特质及人文美学,这是每一位茶空间主理人所要思考的命题。

今天,无论是茶席还是茶空间,都多少步入了结构性的形式主义误区。一些人不明白自己所欣赏的茶席或空间陈设的内含及逻辑,于是开始尝试模仿,拼凑和组合。也有的空间,过度着力于形式,而放弃了对于人、茶、茶事最基本的关照。茶席也好,茶空间也罢,应归属于日用之美。在实用,使用与美之间,去寻求和抵达一个平衡点。

构建及布设茶空间,在考量必要的茶器物,考虑茶事功能区及人的动线之余,不妨尝试像铺陈山水画一样,设色澹远,疏朗留白,纵横开阖可见风月山川。

作者简介:肖思学,莲语学堂创始人,书院茶事美学首创者,人社部《茶艺师》《茶道养生师》教材执行主编。

作者:肖思学,图文来源:茶周刊,经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