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紫砂“手工壶”的概念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手工制”与“全手工制”之间的区别。紫砂壶无论是以何种方式制作,只要不是通过金属浇灌这种劣质方法,都是可以称之为手工制作的。这意味着除了最基础的身筒、壶盖和壶钮等部分以外,其余部分都应该是由艺人亲自操作完成的,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手部操控。
当我们提到所谓的“全手工壶”,这其实是一种误导性的说法。它可能源于对传统艺术品价值认知的一种误解,或许出于商家为了销售而故意夸大其词。在实际情况中,“全手工壶”指的是没有使用模具进行成型的手作紫砂器,这样的定义更为合理。
随着人们对于紫砂文化越来越深入了解,不同的人对于泥料分类和名称也有了更多新的理解。而关于“手工壶”的概念,它似乎也被赋予了一些神秘色彩。在市场上,许多卖家会将此作为价格的一个标签,但这样的说法却让那些依旧坚持传统技艺老艺人的心情有些沉重。
那么,我们如何去理解这个概念呢?从字面意义上讲,“全手工者”意味着完全依靠双手创造。而如果我们将茶叶生产中的机制茶与手工茶相比较,将机械代替的手动操作视为非 手工作品,那么在紫砂壶制作中,无论是否借助工具,只要以人力完成每一个步骤,即可被称之为“手工制作”。
如果按照这样严格的标准来衡量,一些世界级名器名物或许都不得不从博物馆中移除。但请记住,模具本身只是人类智慧产物之一,是一种工具,其历史悠久且广泛应用于陶瓷制造中。即使是在古代,如澳大利亚定居宜兴籍制壶名家潘春芳所述,在明代就有使用模具进行装饰和雕刻技术。
创建一件精美的紫砂器,不仅需要几十种工具,其中包括模具,也涉及复杂多变的地球矿物材料选择和处理过程。没有哪个艺人能够完全不用任何工具,就能精心打造出一件完美无瑕的作品。此外,还有如七老王寅春大师这样的高超技艺者,他们甚至能够自己设计并制造模具,从而创造出独特风格的小巧艺术品。
改革开放以来,不少老一辈名家的技艺得到了恢复,他们采用了古老传统技法拍摄身桶,这一点让我们想起了清嘉庆、道光年代杨彭年的故事,他们在那时候并不使用现代化的大规模生产技术,而是选择了更加原始的手工作坊方式。而现在四五十岁以上优秀艺人的水平已经能够接近他们,而且年轻学徒也开始学习这些自古流传下来的技能,因为它们能够创造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因此成为新的时尚趋势。不过,我们必须注意到,有时候一些过分夸张的话语可能会带来误解,让人们对真正的手工作品产生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