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的山东游客杨廷松的引领下,一个热心的老茶客指引他来到了渝中区厚慈街79号附1号,一家有着22年历史的小茶馆。这个小巧不足20平方米的空间,虽然环境简陋,但却吸引了众多茶客前来品茗享受。
这里是由父子接力开创的一个传统老茶馆。80多岁的廖福学曾经是这家茶馆的主人,他因健康问题让儿子和儿媳接手经营。而赵德英,即廖福学的大女儿,她不仅负责端茶倒水,还时常替父亲处理一些杂务。她说,这里的主要顾客都是老年人,他们每天都会坐车赶来这里喝茶,并且对这里独有的氛围充满了依赖。
与此同时,有一位名叫张霖的人,他为了表达对这个传统文化场所坚守不移的情感,特意为墙上题写了一些字画,如“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守旧我喝盖碗茶,时新你饮矿泉水”。据冉文侦介绍,在张霖腿摔断后,他竟请两个助手将自己抬到这家熟悉的地方继续品茗。
对于这个问题,不少人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这一辈人,都有着深厚的情感,对于那些昔日吊脚楼中的温馨回忆怀念之深。”然而面对这样的挑战,这个家庭并没有选择改变他们的事业,而是坚持以传统方式经营,以保持那份独有的文化气息和情感价值。尽管每月最多赚取两三百元远远不能覆盖生活开支,但他们还是坚决拒绝了同时开设麻将馆的建议,因为这是婆婆一直反复嘱咐的话,也因为他们理解到,如果那样做,那些几十年的老主顾会被遗忘。
所以,他们选择维护那个属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地方———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式酒吧。在那里,每个人都能找到一杯清凉、宁静的心灵港湾,无论是悠闲地品尝,或是在朋友间交谈讨论,都能够享受到那种难得的心灵安宁。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愿意花时间去寻找这种场所,并且珍惜它们存在,以及为什么它仍然能够生存下来,而不被现代化和商业化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