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们抬着采茶机快速采茶

    5月19日,记者在遵义市一高山茶场采访时看到,这里的采茶、制茶工序,实现了机械化操作。据称,这个总面积达7900多亩的茶园,眼下仅需200多名工人。
    因海拔超过1300米,树芽萌动较晚,位于遵义市正安县的上坝茶场,现在仍在采摘春茶。据了解,该茶场丰产面积超过7900亩,很多年来都是人工操作。“每到采茶时节,至少需要3到4万人采摘。”茶场一位管理员说。
    不过,记者昨天在这里看到,连绵起伏的茶园里,看到的不是“人海战术”,而是机械采茶的情景:工人抬着采茶机,紧贴茶垄上的嫩芽快速走过;100多米长茶垄的新芽,随采茶机嗡嗡掠过,几分钟就被采摘一空;十多公斤嫩绿的鲜叶,被采茶机产生的微风,吹进后部口袋中。“三人一组,作业10小时,能采茶青近2000斤。”一位工人说,一台采茶机全负荷作业,相当于40名熟练采茶工的工作量,采茶效率可提高十余倍。
    记者看到,采茶机采下的鲜叶,立即被转送到几公里外的工厂,进入流水线上杀青、揉捻、烘干、压扁、脱毫等粗加工程序。接下来,粗加工的茶叶还会被送到另一个车间,进行提香、红外线筛选去杂等,最后形成商品茶叶。
    据称,这个每天能加工10多吨茶叶的车间里,每班最多只需工人15名。“全场包括采茶、转运等工序在内,也只需要200多人,就能应对采收和加工了。”茶场管理员说。之前,上坝茶场的日子不轻松。因交通不便、周边村庄人口稀疏,每年采茶季节,都要闹“茶工荒”。“采摘不及时,每年都有50%以上的茶青报废。”管理人员说。
    据称,目前丰产茶园面积超过百万亩的遵义市,由于绝大多数还是传统手工操作,年初统计分析认为,按每亩茶园需18名采茶工计算,该市采茶工缺20万人左右。而这一数据,放到目前有460万余亩茶园的全贵州省后,会更加庞大。
    5月17日,在遵义市湄潭县召开的贵州省茶叶产业发展大会披露,贵州茶园面积为全国第二位,预计明年可跃升到第一位,总面积也会在2015年达到70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