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与朋友们共饮时,误将茶杯斟得满溢。其中一位朋友责怪道:“你说自己懂茶艺,却连基本的用茶规则都不知道。记住:酒满是敬人,茶满是欺人。”我本心中真诚,只因不谙俗礼,反而招来了责难。在这次喝茶的经历中,我既吃了一个教训,也学到了更多。
安溪人的传统是“知茶达礼,通酒感恩”。在待人接物时,我们总会运用“茶酒为媒”的繁复礼节,即便是在饮食上也要遵循习惯和规矩。如果过于注重这些礼节,那确实有些让人感到沉重。但面对今天越来越重视交际礼仪的社会,你又不得不尊重自古以来的一些传统。
自古以来,酒和茶都是待客常备之物,也是待客瑰宝。这两种液体作为“礼节大使”,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损害你的形象。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无论是仕宦大夫还是平凡百姓,都要借助它们来践履礼仪。
酒和茶,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载体,它们能够融合文化,但因为盛或浅,就存在敬与欺之间的误区。奇怪的是,虽然醉酒可能导致人们失去理智,但却有一种误解认为“酒满”更能表达对别人的尊敬,而不是简单地给予对方更多。而对于清爽、提神的绿色长寿花香普洱,这种好品质被认为应该只给少数特定的人享受,不应过度施舍,以免被视作“欺人”。
如此看来,有些事似乎不可理喻。在敬酒敬茶背后所隐含的相悖定律里,可以窥见一些微妙之处。有句老话说,“敬酒不吃吃罚酒”,是否意味着主人热情太过了,或将文雅转化为野蛮?安溪乃千年古镇,其历史悠久,每一次会友都是以山中乐事告终。而慧苑寺门联上的文字写道:“莫嫌客于此当酬,不须山居即可邻”。这里讲的是寺庙清净,与世隔绝,只能以简朴之德待客,而非豪华馔器。此外,对于那些醉心于美味但不知足者,最好的补偿就是一壶精选高山青稀毛尖绿叶,这正是我所追求的人生态度——宁愿淡泊明志,也不愿浮夸失衡。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仍需珍视并且传承我们的传统。我相信,将那句老话中的意思稍作调整至:“衣穿尽拙显闲适”, “饭食尽丰显不足”,就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多元文化环境了。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