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会召开之日起,边坡工程的技术与理论便通过实践交换平台的搭建,实现了新时代边坡防护工程的全面发展,全方位、高效、绿色的目标得以推进。这不仅增强了边坡工程技术向安全迈进,还对后续的地质灾害防治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4月10日至12日举办的第十一届边坡工程科技大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代表齐聚宜昌秭归。会议期间,中国水利学会勘察专业委员会结合主办单位中国建设学会工程勘测分会及中煤科工团体勘测巨匠范世凯、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徐光黎、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汪华斌等26位行业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内容涵盖了地质灾害田野调查方法、构成机理和毁坏机制,以及BIM技术、防治技术、监测技术、柔性支护和生态防护体系等多个方面。参会代表们在徐光黎教授率领下,对新滩滑坡、柏堡滑坡等典型地质灾害点进行了解读,并对每一个地点的地质构成原因和毁坏机制进行了具体分析。

此外,参会代表还赴三峡大坝观摩五级船闸超高边坡(最大高度105米)的支护设想,并听取长江勘察院陈磊高工介绍“信息化施工”准则。他强调,在边坡施工过程中要严格判定块体稳定性,以免发生倾倒或滑移。此次活动有效提升了大家对边坡工程手艺的理解和应用,为未来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