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会召开之日起,边坡工程的实践与理论交融成为了提升这一领域手艺水平的重要平台。通过不断深化对边坡防护工程的研究,全方位推广绿色、高效的手艺方法,使得边坡工程在安全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此次大会通过精心筹备和深入参与,不仅加强了治理手法、监测技术等方面的认识,也为南江队参会人员提供了更为全面的地质灾害构成机理、破坏模式和防治策略,这对于未来的地质灾害防护和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会议于10日上午8点准时拉开帷幕,集中讨论了地质灾害面临的问题、应对措施、应力应变分析、数值模拟技术以及BIM应用等多个主题。其中,中煤科工团体勘测巨匠范世凯教授、中地大传授徐光黎教授及华中科技大学传授汪华斌教授等26位行业专家发表了论文,并就我国地质灾害进行田野考察,探讨其构成原因和破坏方式,与参会代表进行了一系列学术交流与技术讨论。

14日至15日,参会代表前往杉树槽滑坡、三峡链子崖危岩等典型的地质灾害现场,以及中国地质大学巴东黄土坡滑坡原位实验场。在徐光黎教授的带领下,他们深入了解新滩滑坡、柏堡滑坡、千将坪滑坡等区域的地形特征及其构造背景,并针对每一处地点,对其构成原因、小规模移动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分析。

此外,参会代表还到访船闸超高边坡(最大高度达105米)的支护设计项目,并在三峡大坝五级水文站旁亲身体验该地区的地形变化。长江勘察院陈磊高工向大家展示了如何运用“信息化施工”来确保边坡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稳定,同时也分享了如何根据块体结构大小及损坏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案,以保证施工质量不受影响。

本次会议由中国水利学会勘察专业委员会主办,在宜昌市秭归区举行,是由中国建设学会工程勘测分会和中科院共同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边坡工程科学研讨大会。本次盛事吸引来自国内外500余名业内专家学者参加,为推动我国边坡工程技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