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大环境经济下滑影响,近两年茶叶专卖店关门的讯息频频传出,许多茶商抱怨“日子难过”。然而,一些茶企在此关头却逆势扩张,例如八马茶业今年上半年茶叶店总数接近千家,8月更是新开了89家门店。究竟是茶行业的“日子不好过”,还是部分茶企不会过?

茶行业加速洗牌 八马逆势扩张

电商的发展,无疑让实体店受到很大打击,尽管茶行业十分注重“接触性体验”,茶叶店也难免受影响。加上近两年大环境经济下滑,消费者购买力下降,而实体店租金居高不下,管理费用也不断上涨,茶行业不时传出关店的讯息。许多茶商纷纷抱怨“日子不好过了”,然而,有些茶企似乎不大受此影响,反而频频开店。对此,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礼认为,只不过是近两年行业洗牌加速,一些品牌有影响力、产品有吸引力的茶企存活了下来,大多数没有竞争力的则面临兼并、换牌,甚至被淘汰。

在这轮逆势扩张的茶企中,八马茶业表现尤为突出。据悉,截至2016年6月底,八马实体店总数接近千家,上半年平均每月增加11间店,8月更是合计新增89家。八马为何增长势头如此迅猛,王文礼分析,这与八马长期以来的品牌影响力、客户累积、产品的研发和吸引力、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是分不开的。

以消费群体为中心

专卖店趋向小而精

对于选店的地址,八马颇有讲究,自有一套开店标准和指标。不过,王文礼认为这一切只有一个出发点,就是以用户为中心,为目标消费群提供便利。谈及具体选址,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吴庆祥告诉笔者,八马选择在人流量相对集中的社区、商圈开店,而一些如商超实体店除了提供便捷购买渠道外,还承载品牌形象推广的功能,借助商场固有人流塑造品牌在潜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与直观感受,“未来当他们需要购买茶叶时,也许会第一时间想到八马”。

此外,笔者观察到,八马新开的专卖店规模较以往有所不同,许多店面占地面积较以往减小、店面形象更加亲民。王文礼解释,早期高大上的店面,是为了树立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且大店面更多地用来展示产品,注重客户的消费体验,小店面更注重为消费者提供购买便捷。

除了注重便捷,小店面的“温馨亲民”也是配合品牌形象转型做出的改变,吴庆祥表示,八马茶业原本“高大上”的实体店形象,反而拉远了与消费者的距离,让消费者觉得这是奢侈品,店面形象进行微调,是为了亲近消费者,让更多消费者敢于进店消费。

实体店遍布全国

产品线向全茶类发展

茶叶是低频消费产品,区域差异性突出,而且消费者口味多变,即使长年喝茶的茶客也不会只喝一个种类的茶叶,茶企如果想立足全国市场,就必须发展全茶类产品线。

目前,八马茶业在深圳大本营门店数已超过200家,足迹几乎遍及国内各大省份,在一些大城市,如南京、西安,门店也达数十家。八马茶业的逆势扩张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其全茶类的产品线布局。早在去年12月八马新三板挂牌时,王文礼就透露,未来八马肯定不会只做铁观音老大,而是要成为全茶类服务商,产品将包括十大名茶。今年年初,八马推出了“中国地理好茶”系列新品,包括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黄山毛峰、峨嵋雪芽、祁门红茶等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布局中国十大名茶产区。

除了多品类布局,八马还对产品单价也做了调整。由于经济与政策变化,年轻消费群体的加入,“高端送礼茶”向自饮茶的转变,价格必须亲民。据八马介绍,此前实体店消费客单价高而客单数少,经过调整后,客单价降低,但客单数则例上升,消费以单价在100~300元的中低端自饮茶为主。

电商、实体店客户流量相互转换

谈及电商对实体店的冲击时,八马似乎并无此担忧。早前,王文礼接受采访时就提出“无电商,无未来”,希望通过互联网快速获悉消费端的变化,运用大数据工具让企业生产出更受用户欢迎的“那杯茶”。

2010年,八马便建立了自有电商平台,此后还陆续登陆天猫、京东、苏宁易购、亚马逊、1号店、网易严选等大型平台,吴庆祥透露,八马今年上半年电商销售占比突破15%。王文礼认为,当品牌达到一定知名度后,线上线下应该齐头并进,“消费者在电商购买了八马茶叶觉得不错,也会进店体验,而实体店的客户也会从电商渠道购买”,电商、实体店客户流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陈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