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审评是看(包括喝)茶叶制作出来的品质谁优谁劣,审评时采用既定的泡茶法、茶水比例,审评人员只负责对茶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的表现打分。 泡茶壳赛则是要看人把茶泡得怎么样,裁判员是针对其人的“泡茶功夫”所泡出来的茶汤喝了打分,在这条前提下,如果提供给泡茶者的茶叶做得不好,他通过泡茶技术是否能把茶修饰得更好来争取裁判员的高分,充满了条件的限制与挑战。 泡茶技术很难订出一套标准样,故泡茶竞赛裁判员在赛前必须了解以及泡饮主办方所提供的茶叶,摸底后评分时心里才清楚:A茶况品质优良打94分,泡茶手却没有将茶泡出应有质量只能打88分,B茶况原本欠佳打84分,泡茶手反而泡得超出水准那就要打92分。要做到这一点,才算是公平对待泡茶竞赛手,对泡茶技能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泡茶竞赛裁判员也必须现场看着泡茶,注意泡茶手的每一细节,假设他的茶具都恰当,用的茶量、水温、浸泡时间都正确无疑,喝到的茶汤却总是不好喝,这时泡茶竞塞裁判员打分需要额外谨慎,很可能就是他领到不够完善的茶叶,不是他泡茶技能出了问题。 评茶人员审评时并无茶有没有泡好”及其他搭配如茶器茶法、空间设置、选手的形象等的烦恼,不过评茶员“对标审评”能力必须很好,凡茶必有这个标准样,比如初红各等级感官指标的滋味:特级鲜醇甜、级鲜醇、二级甜醇、尚甜醇、四级醇、五级尚醇等,茶叶审评者要有很强的记忆力把各个细微的变化辨识出来。他所看到喝到的比标准样本的差距大,就表示茶做不好然后指出错误的地方在哪里,比如说这岩茶的花香味做散掉了 ,因为杀膏温度过高和时间把握不当。评茶人员的审评工作较直接清楚,也较容易获得认可。 泡茶,因为没有标准样,只能说那是对茶道的理解能力有高低;如果泡茶竟賽裁判员的水平參差不齐,比赛就失去了意义;裁判员的水准应有前瞻性的高度,才会为泡茶比赛带出积极的影响,起带头作用。所以泡茶竞賽裁判员需要在茶叶品质、泡茶技术、审美能力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水准,在这种要求下,泡茶竞赛裁判员首先知道茶的好坏,才有办法知道茶汤应有的水准,那么才会清楚在整个泡茶过程必须如何调整茶水比例、泡茶水温、浸泡时间以及奉茶喝茶应掌握的态度等。 说到态度就必须得说泡茶竞赛裁判员的审美能力,泡茶选手做了些什么动作会让他扣纷或加分呢?比如每一道茶出汤后泡茶者将壶盖拿走放在盖置、提壶持杯时翘尾指分茶时左边四杯用左手右边四杯用右手来分、分茶入杯后就干坐着等过一段时间茶汤降温后才奉茶出去,这些种种很难一句话说对错,都有各自想要表述的立场。什么才叫做表现茶道之好茶道之美呢?你说第一道茶汤弃掉不好,另一个人说必须得倒掉不喝。 你说泡茶不必播放音乐,另一个说有音乐才不会枯燥。那么泡茶的审评标准就没有标准了吗?有的,目前规定泡茶、奉茶动作手势端正。发型、服饰、仪表自然优雅。淘茶空间布置、器具选择合理。“端正、自然、优雅、合理”应是人们经过生活中无数的历练与阅历,由内而外散发的一种风骨;是泡茶手过渡至茶道艺术家的必经之道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