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识别茶饼病? 茶饼病属于真菌性病害,月平均气温在15~20℃,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产生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雨传播到新梢嫩叶,产生新的病斑。发病初期,嫩叶上先出现淡黄或淡红色半透明小点,而后逐渐扩大为直径0.6~1.2㎝的圆形病斑,周围有一黄绿色晕区和一个暗绿色带,病健交界明显。叶片表面的病斑常为正面向下凹陷,背面相应凸起,呈现出馒头状疱斑,其上覆有一层灰白色或粉红粉末。在同一叶片上,偶尔也可以同时存在正面凸起和背面凸起两种类型的病斑。后期这些粉末消失,突起部分也萎缩成褐色枯斑,边缘有一灰白色圈,形似饼状。一张嫩叶上可形成多个疱斑,发生严重时可达十几个,多个疱斑可扩展相连成不规则形大病斑。如果叶片中脉或边缘部染病,病叶常扭曲并呈畸形;叶柄、嫩茎染病后被病斑包围致肿胀扭曲,造成受害部易折断或以上新梢枯死;茶果的绿色外表皮也可罹病,产生黑色病斑,严重时变成僵果或落果。 图1茶饼病危害正面灰白色粉末症状 图2茶饼病危害背面灰白色粉末症状 图3茶饼病危害正反面粉色粉末症状 二、茶饼病病原 茶饼病病原菌ExobasidiumvexansMassees,属担子菌亚门,外担菌目,外担菌科,外担菌属真菌。病斑上的粉状物是由担孢子组成的子实层,担子棍棒状,向基部渐细,大小为30.0~50.0×3.0~6.0μm,顶部形成2~4个小梗,长3.0~4.5μm,小梗顶上着生担孢子,无色,单胞,呈肾形或长椭圆形,大小为11.0~16.0×3.0~5.0μm。 三、茶饼病危害哪些部位及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茶饼病主要危害嫩叶和新梢,叶柄、花蕾及果实上也偶尔发生。茶饼病发生的茶园每年可造成减产20%~30%,而且用感病芽叶制茶易断碎,干茶滋味苦涩,叶底浑暗,质量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了茶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 四、茶饼病发生时期是什么时候?防治指标是多少? 茶饼病是一种低温高湿的病害,一般春茶和秋茶期均有发生,云南茶区秋茶期发生严重,春茶期发生较少。正常年份勐海茶区茶饼病的发病盛期在8~12月。 防治指标:芽梢发病率35%。 五、哪些茶园较易发生茶饼病? 茶饼病在云南各茶区均有分布,以山区茶园发生严重,不修剪茶园比修剪茶园发生更重,偏施氮肥的茶园更较易发生茶饼病。 六、如何防治茶饼病? 茶饼病防治主要以农业防治为主,必要时兼顾化学防治。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茶饼病经济有效的措施。云抗10号、佛香1号、佛香2号和佛香3号是抗茶饼病的品种。 2、加强植物检疫。茶饼病可通过苗木进行传播,发现带病苗木应立即处理,以防带入新的茶区。 3、加强茶园管理。及时修剪,保证茶园通风透气良好;增施农家肥和磷钾肥,少施氮肥,提高茶树的抗病力。 4、分批多次采摘。由于茶饼病为害嫩叶和新梢,故应及时分批多次采摘茶叶,尽量少留嫩梢、嫩叶,减少浸染场所,减轻危害。 5、药剂防治 用99%矿物油乳油喷施,300g~500g/亩,安全间隔期5天;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50倍液喷施,安全间隔期7天;1000亿孢子/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喷施,50~60g/亩,安全间隔期7天;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000~1350倍液喷施,安全间隔期10天;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1000~1500倍液喷施,安全间隔期7天。非采摘期用45%石硫合剂结晶150倍液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