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一场普洱拍卖会上,演员张国立无偿拿出一筒马背沱茶拍卖,这筒原本用来活跃气氛的普洱茶,从2万元一路飙升到了百万元。
当拍卖价达到108万元,张国立本人也惊得目瞪口呆,当这款茶最终以160万元的天价成交时,连见过大世面的云茶协会长邹家驹,也被感动的热泪盈眶。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阵“普洱热”,然而当普洱茶价格疯涨的同时,一个巨大阴影也缓缓笼罩在了普洱茶市场上。
这就是2007年的“普洱之殇”,造成千万级市场崩盘,百万人血本无归的惨痛教训,这个普洱茶行业的可怖伤口,至今都未曾痊愈。
这种级别的市场崩盘,是怎么形成的?当时的普洱市场到底有多疯狂?为什么没有人发觉并阻止这场灾难?今天的这篇文章,要揭开14年前的那场噩梦。
故事还要从2000年说起,当时正值新旧世纪交替,中国经济稳步提升,各类市场欣欣向荣,从那里吹来了一股普洱热潮,并迅速影响到了广州等南方城市。
不过在06年之前,普洱茶的影响力,一直维持在小范围内,虽然普洱茶市场行情呈现小幅的逐年上涨形势,但市场秩序还是一切正常。
不管是投资的茶商,还是品饮的茶客,都还保持着一份理性。但一场疯狂的炒作活动,打破了这份暴风雨前的宁静。
完美营销——重走古道
山雨欲来风满楼,市场炒作几时休。
05年4月下旬,云南思茅召开了第七届中国普洱茶节,要说这次活动的最大“功绩”,那无疑是“马帮茶道·瑞贡京城”,也就是重走茶马古道。
这场活动用半年时间,40余位身着民族服饰的赶马人,从云南思茅市出发,途径蜀陕等近百座县市,徒步跋涉数千里,穿越大半个中国,最终到达北京。
为了增加噱头,沿途组织了数次义卖活动,到达北京后,更是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新闻发布会、拍卖会等近十场活动。
在其中一场慈善拍卖会上,张国立捐赠的那款普洱茶,拍出了160万高价,更是将整场活动推向了。
从商业活动的角度来看,这场规模空前的普洱茶营销活动,无疑获得了巨大成功,一时间普洱茶风靡全国,价格也开始像坐了火箭一样疯涨。
然而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普洱茶市场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宛如一匹烈马,在通往万丈悬崖的道路上绝命狂奔。
供求失控,风雨欲来
疯狂,就是那个年代普洱茶市场的代名词。
时间来到2007年,这是普洱茶一炮走红后的第二年,当时云南所有的普洱茶厂都日夜不休,拼命提高产量,但还是难于满足来自全国各地的市场需求。
那时的普洱茶,几乎没人拿来喝,而是买进卖出,赚取差价,能佐证这点的,就是当时反常现象:普洱茶的大宗批发价,比单饼零售价高出数倍。
在正常市场,小到零食衣服,大到客机轮船,大量批发都比单件买入要划算,但在当时的普洱茶市场,单饼买卖无人问津,只有成件交易才有赚头。
买不到晒青毛茶,茶商们就去成吨买入烘青和蒸青的绿茶,买到后就直接拆开打堆,再掺入小部分晒青毛茶压饼,就能以数倍的价格转手卖出。
在当时市场上,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屡见不鲜,只需要把广西、福建的茶叶连夜运到云南,再打上本地料的名头,就可以被挥舞着钞票的收购者买下。
没有货源,有人就将自己在广州的存茶拉到云南贴上“云南普洱茶”标签,再运回广东,就能以数倍的价格卖出。
据说有位茶商把近百吨外地茶叶运到云南,还没到批发市场,就被闻讯赶来的投资者全部买下。之后往返两地近十次,轻松赚下400多万元。
那时的思茅,大到城市地标,小到街头巷尾,到处都贴满了一个荒谬的标语:“存钱不如存普洱”,甚至整个城市都因一饼普洱茶,改名为普洱市。
从“早上一背箩,下午开摩托”的普洱茶农,到带着一麻袋钱到市场成件买普洱茶的大小老板,再到存了满屋子茶的单位领导,没经过的人很难想象那时疯狂。
资本入局,病态市场
在风口上,连猪都能飞起来。
这时的普洱茶市场,就像一大块无主的肥肉,引来了一大群闻见血腥味的鲨鱼,外地的大佬和资本陆续入场,拿着明晃晃的镰刀开始收割。
为了谋求利益的最大化,很多人会用自己买入再卖出的方式,来不断提高普洱茶的价格,营造出爆火的市场交易假象。
当时有句玩笑话:“老实开间茶铺,不如当个搬运工。”当普洱茶被倒来倒去时,最忙碌也最赚钱的,就是这些买入卖出,哄抬物价的“搬运工”。
说了这么多手段,其实在当时,以绿茶充晒青茶,把外地茶标榜成云南茶,还不算最过分的,一些想钱想疯了的不法分子,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
这些人入场太晚,买不到晒青毛茶,也收不到半成品绿茶,更没有成品茶可以贴标签,再加上同行们一夜暴富的消息刺激,能干出什么事都不奇怪。
这群人暗地里分成两拨,一波人装成茶农,偷偷把模样相似的树叶掺入茶叶里;另一波人再来将这些“茶叶”统一收购,再转手卖出。
市场崩盘,普洱之殇
如果之前是在骆驼上拼命加压,那这种掺假,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些流入市场的茶叶完全没有价值,是真正意义上的假茶,把根本不能喝的树叶拿来饮用,对的危害可想而知。
当市场走到这一步,茶价下滑的趋势就已经无法抑制了,普洱茶市场这座大楼,终于迎来了轰然崩塌的这一刻。
一部分盲目跟风过来的茶商,跟着热潮入场,接了货又卖不出去,最终倾家荡产。
一部分茶厂盲目收购茶叶,导致资金链断裂,欠下巨额债务,最终只能黯然退场;
那年积下的大量品质极差的普洱茶,至今还有一部分在市场流通。在14年后的今天,普洱茶行业仍然没从那段阴影中完全走出来。
揭开伤疤,吸取经验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从无人问津到万众瞩目,从炙手可热到跌下神坛,在十年后的今天,普洱茶行业逐渐恢复元气,迈入了稳步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但我们仍需要从普洱之殇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回顾普洱之殇的整个过程,陆离个人有5点建议,还请各位茶友一同共勉。
一时的价高,只能说明这个阶段普洱业的行情不错,以及僧多粥少的市场需求。
优质的茶叶原料、精湛的加工工艺、正确的后期仓储,才是保证普洱价格稳定增长的关键原因。
茶是用来喝的,不是拿来“炒”的,品饮价值才是普洱茶赖以生存的基础。
过度营销要不得,台前茶商盲目跟风,幕后庄家拼命炒作的行为,违背经济运转客观规律的行为,其可能会红火一时,但绝不会风光一世。
市场要居安思危,坚守普洱品质底线,克服盲目跟风,拒绝投机炒作,促进普洱茶行业健康的稳步发展。
普洱之殇在给普洱茶行业带来惨痛教训的同时,也用破而后立的方式,让各地茶商不敢再囤货居奇,让大小茶厂严守生产标准,让地方政府思考行业发展大计,
让我们铭记历史,共同祝愿普洱茶行业的明天,会更加灿烂美好。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