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位年轻人带着一饼茶找上门,说家里长辈过世,留下了这饼普洱茶,当时老人说是“六星孔雀”,并再三叮嘱说非常有价值,一定要妥善保管。

疫情后他资金周转不开,便想着拿这饼茶卖点钱救急,我在鉴定为正品后,给万江的朋友打了个电话,很快派过来一个小伙子,确认无误后当场银行转账45万。

而这,其实就是中老期明星茶交易市场的常态。一饼看似普通的普洱茶,却有人开价几十万不限量地去收,这不仅仅是炒作,更是整个行业对这饼茶价值的认可。

而这款“六星孔雀”,其实是勐海茶厂于2003年出品的一款400克的班章生态茶,出厂时不过200元左右,现在已经涨到了大几十万,其价翻万倍的价格神话,正是孔雀系列,土鸡沱,大白菜等班章系茶品崛起的标志。

今天这篇文章,陆离就来和茶友们聊聊这三款茶品的发迹史。

大益申请有机认证的前因

1996年前后,云南省茶司正式实行部门承包制,分出了数十个部门,自主灵活经营,引动定制茶热潮;香港回归前夕,头盘商制度解体,南天贸易公司衰落,老茶货源易手;茶人登临易武,吹响产区复兴号角;港台普洱茶热拂珠三角,普洱茶知名度不断提高...整个普洱茶界呈现出一番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景象。

然而,曙光之下,危机悄然爆发,同一时期,一批出口级滇红被欧洲海关发现农残超标,以往扛大梁的普洱熟茶也因食品卫生问题无法出口。次年,整个云南的茶叶外销市场都进入冰河期,几大国营茶厂均破产倒闭的风险,此时,求变就成了各家的当务之急。


最先采取行动的是勐海茶厂,其以早些年开辟的布朗山和巴达基地为基础,以标准最高的绿色有机食品为目标,重整茶园,严格管理,争取国际认证,经过数年的准备,于1999年申请并通过了国际公认的绿色食品、有机(天然)食品两个认证,尚属云南首例。

当时有机食品认证的整体造型,酷似一颗大白菜,印上这一商标的茶品,就是日后江湖俗称的大白菜了,不过大白菜系列,乃至之后的星级孔雀,土鸡沱茶品能有今日的地位与身价,除了勐海茶厂方面的努力外,还离不开这两位深耕班章,潜力做茶的大国茶匠——何广深,何宝强。

何氏兄弟接触普洱茶的契机

有关这两位茶人的传记与采访,大多会从其90年代末发掘班章开始,其实何氏兄弟早年主要经营的是出口到的高端乌龙茶,其从安溪转战到布朗的契机,可能正是当年的那波普洱茶热。

20世纪30年代,中国省就从福建引种了乌龙茶种,不过当时的茶园海拔较低,种出的茶叶口感苦涩,需要进一步发酵,做出的乌龙茶汤色红亮,被称为“红水乌龙“;而后产区则迁往海拔更高的阿里山和梨山,做出的高山乌龙茶,无需过多发酵,品饮特征也向绿茶靠齐,被称为“绿水乌龙”。

20世纪80年代,茶叶界和兴起茶王审评赛,对制茶工艺产生深远影响,导致绿水乌龙兴起,红水乌龙则逐渐退出市场,不过绿水乌龙品质虽好,价格却越来越贵,茶性也偏寒凉,逐渐脱离了大众市场。

与此同时,品质精良的紫砂壶在茶圈不胫而走,身价倍增,但此时两岸尚未通商,只能通过走私获取,而走私船为了获取更多利益,除了紫砂壶外还兼运铁罐岩茶,高档铁观音等名贵茶类,从香港中转时,也会买一些价格低廉的普洱茶饼和茶砖用来填补空隙,以防风浪颠簸磕碰茶壶,俗称“压船舱”。


一开始,茶人并看不上这些吸附了舱中异味的“臭浦茶”,而高山乌龙茶高端化造成的大众市场空白,却逐渐被价格亲民,用途广泛,耐泡养胃的普洱茶占据,后来一些胃功能弱的茶人开始尝试并宣传普洱茶,这又促进了更多高品质普洱老茶的到来,这就是的“普洱茶热”由来。

可能正是因为普洱茶在的爆火,专做高端乌龙茶的何氏兄弟才会注意到普洱茶,并在命运的安排下来到普洱茶的故乡云南,开启了一段传奇制茶故事。

白菜孔雀土鸡沱的诞生

20世纪90年代末,何氏兄弟偶然来到布朗山上人迹罕至的班章茶区,这里红酸土资源丰富,有着布朗族先民栽种出的古茶树园,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但却是“藏在深闺无人知”,这里的茶农也时代过着清贫的生活。

而何宝强却一眼相中了这里,并决定亲自选取原料制作普洱茶,可能也正是受高端乌龙茶的经营思维影响,何氏兄弟并没有选择主流的按等级划分配方,而是将收来的茶青按不同等级划分,再分别制作纯料普洱茶。

不过山里条件差,只能进行初加工,何氏兄弟便来到勐海县,找茶厂寻求合作,正好赶上勐海茶厂为缓解资金压力而开创的来料加工模式,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在勐海茶厂压制由何氏兄弟挑选的这批班章茶。

更巧的是,厂里刚通过绿色食品及有机天然食品双认证不久,何氏兄弟的这批原料又符合认证要求,双方经过协商后,便在包装的中心印上了大大的有机认证标志,即1999年问世的第一款大白菜——“千年古树青饼”。

这款茶品的特征有班章、纯料、大益标、有机标志,为今后的白菜系列茶品的用料与品质奠定了基调,而整个白菜系列产品线众多,有生熟之分,有饼、砖、沱形态差异,也有大饼小饼不同不同规格,更有着用料差异分明的一级青、贡饼、橡筋茶、大叶青等特殊品类。

2000年,有7款带有“有机食品标识”的大白菜茶品问世,分别为班章青贡饼、班章熟贡饼、班章1号熟饼、班章2号熟饼、班章特2号熟饼、一级青饼、班章9号青饼、班章珍藏青饼、班章橡筋茶,其中4生、3熟,都为何氏兄弟选料定做。

2001年,有机食品认证迟迟没有审核完毕,因此只出了班章青贡饼和班章珍藏青饼这两款茶品;2002年,在提前筹备下,至少有8款使用了有机食品标识的大白菜问世,也出现了“茶王青饼”、“珍藏精品”、“特制精品”这三个经典大白菜系列。

到了2003年春茶季,制茶背景则更加复杂,非典的肆虐,让很多茶农的毛料都无法及时送到厂里加工,云南茶区又罕见地下起连绵春雨,茶品初加工和品质都受到一定影响,再加上有机食品认证迟迟没有通过年度审核,一边是无法使用的有机食品标识,一边是这批急待加工出厂的高品质班章原料,何氏兄弟只好弃用大白菜版面,并请人紧急设计绘制新版面。

由于时间紧迫,新版面只是以棕色版面打底,并画了一只造型简易的孔雀,并以星级的多少表示三种不同等级的茶品,这就是当年产量极少,日后却闻名茶圈的03年四星孔雀,五星孔雀和六星孔雀。


了解这些茶品的朋友们都知道,整个白菜系列品类众多,市场上时不时还会有人放货,但03年这三款星级“孔雀”,散片散提都很少有货,更别提整件了尤其是六星孔雀,传闻这款茶出厂时不过三百多片,留存至今的数量而想而知。

关于六星孔雀,此前的市场上还流转有句耐人寻味的话:如果你有1饼六星孔雀,可以轻松卖到40万元,但你带着50万元,却不一定能买到1饼六星孔雀。其实,作为一款正品数量恒定,身负改制前老茶,何氏兄弟代表作等光环的茶品,六星孔雀的高价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是观察市场走势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到了2004年,资金雄厚的云南博闻投资有限公司全面接手国营勐海茶厂,在重新规范生产管理并完成所有订单后,此前的来料加工模式也被一并取消,何氏兄弟就改和兴海茶厂合作继续压制普洱茶,不过当年刚刚起步的兴海没有通过有机认证,大白菜定制茶断了传承。

在与兴海茶厂合作期间,另一款在茶圈大名鼎鼎的土鸡沱也出厂问世,这款茶的大名是“2004年班章乔木生态沱”,只是因为包装上的孔雀太过简陋,便被市场起了“土鸡沱”的诨名。

不过,土鸡的包装虽土,但用料却是最的,由于成本较高,土鸡沱在刚出厂时的市场价是4800元一件,折合80元一沱,而如今的土鸡沱早已是今非昔比,老福今,班章料,存量小,种种因素的叠加,让它的价格如火箭般猛涨,已迈过10万一沱的门槛,而且还是一茶难求。

豪门茶品背后的疑点与历史

作为样式丰富,均价大几万的中期茶豪门,围绕着大白菜和孔雀系列不仅有光环,也有不少疑点,其中市场最关注的,莫过于白菜系列这么火,为什么大益不做了?

第一个原因是大益失去有机认证资格。有机食品是需要每年认证的,而在2006年,据说是因为抽样不合格,大益的布朗基地失去了有机认证的资格,赶在此前生产的班章有机贡饼,班章有机青饼,班章有机普饼这三款,就成了大益留有遗憾的大白菜收尾作,市场上称为“末代白菜”。

第二个原因是三方“白菜”之争。其中何氏兄弟是选料与出资方,而大益则是精加工与出品方,早年双方对“白菜”的归属权未达成共识,直到后来福今和今大福才更侧重于“白菜”茶品的宣传,不过大白菜并不是商标,而是有机认证的标识,因此两家用的都是形似白菜的新商标,而大益则将孔雀系列一直传承了下来。

此外,白菜系列火了之后,市场上出现了大量蹭热度的模仿者,有的确实通过了有机认证,但口感一般,有的只是找了个很像有机认证的“白菜标”,标榜“勐海出品”,都不敢注明厂名。更有甚者干脆直接抢注了“大白菜”商标,狐假虎威地称自己的茶品是大白菜,实则挂羊头卖狗肉,成为了市场的一大笑谈。

只是,市场的喧嚣过后,那些诞生于艰难岁月的定制茶却已再难重现,正可谓白菜孔雀今犹在,不见昔日炒茶匠。一源清井今犹在,不见当年作词人...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