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乌龙茶与红茶的发源地,种茶历史悠久。千百年来,武夷先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品质优异、种类多样的武夷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物质和非物质的宝贵财富,其中包括:有形的青茶制作工艺步骤、无形的茶技及文化理念等,内容广泛、丰富。
武夷岩茶的历史演变
武夷山是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汉朝时期至今已2000余年。元代以前,主要是产制团饼茶和蒸青散青;明代出现炒青绿色;清代初研制出乌龙(岩)茶(红)与龙须。
武夷山在汉朝被纳入贡品。
唐玄宗将其封为“名山大川”,佛教道教都将其列为“三十六洞天”之一。
宋代主要制作龙团凤饼。
元代主要制作饼状绿色散青。
明代改制散青为炒黄绿色而成。
清初崇安县令殷应寅曾招安徽黄山僧制松萝,以此基础上形成了岩骨花香之烹调法,即今日所称之“大红袍”。
新中国成立后至今
2002年,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03年,被授予国家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2006年,被确认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制作技艺;
2019年,大红袍获世界著名奖项之一——金奖。
现在看来,有没有更深层次的问题呢?是否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生产流程,以及如何让更多人了解并珍惜这份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