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兴的紫砂陶艺中,传承了600多年的历史,自宋代开始,经历明代成熟,再到清代鼎盛。与其他手工技艺相比,紫砂陶艺最为显著的是,它独特地采用一种稀有的泥料,不依赖于模具,而是通过徒手创制茶具,这种独特的手工技艺造就了每一把壶器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文人墨客如苏东坡、郑板桥、李笠翁、董其昌等,以及达官贵族如乾隆皇帝弘历、两江总督张之洞、主席林森和考试院长于右任,都曾钟情于紫砂壶。他们深知,以壶为友,可以陶冶性情,提升人品;以壶为伴,可以升华精神,抚慰心灵。紫砂壶不仅融合了诗书画印,更可以镌刻喜欢的诗句或书法作品,使之成为文化艺术的一部分,为心灵带来慰藉。
古人的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了万物,而紫砂壶所用“五色土”恰好对应这五行。在烧制过程中,用到了木头和火,这使得每一把紫剑都成为了金木水火土的结晶,因此许多人将它视作捧着万物根本,或揣着大千世界,从而感到踏实。
伯阳父提倡阴阳调和,而老子则强调“万物负阴而抱阳”。紫砂壶既有阴柔也含有阳刚,在任何一个时刻都体现出阴阳相生的哲学理念,使得它成为日常用具中的完美代表。
同时,紫砂文化融合了儒家道家的思想,与佛家的缘分也有着特殊的情感寄托。儒家追求中庸,是非黑白分明;道家崇尚自然,无为而治;佛教讲究缘分,每个生命皆有佛性。而这些思想在制作和使用紫砂壶时,都能找到共鸣和体现。
关于如何泡茶以及使用茶具,这是一个充满智慧与艺术性的过程。在这个自然的大背景下,我们学习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茶叶,以及如何运用各种工具(如研磨碗、大缸、小缸)来准备我们的饮料。这是一次沉浸式体验,让我们能够更接近自然,更深入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同时享受这种悠闲宁静的心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