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与朋友们共饮时,误将茶杯斟得满溢。其中一位朋友责怪道:“你说自己懂茶艺,但连基本的用茶规则都不知道。记住:酒满是敬人,茶满是欺人。”我本心中真诚,只因不谙俗礼,反而招来了责难。在这次喝茶的经历中,我既吃了一个教训,也学到了更多。
安溪人的传统是“知茶达礼,通酒感恩”。在待人接物时,我们总会运用“茶酒为媒”的繁复礼节,即使是在饮食上也要遵循习惯和规矩。如果过于注重这些礼节,有时确实有些累人。但面对今天越来越重视社交礼仪的环境,你又不得不尊重古老的习俗。
自古以来,酒和茶都是待客常备之物,也是珍贵的禮品。这两种液体作为“禮節大使”,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打湿你的形象。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有着深远影响;从仕宦到平凡百姓,都需要借助它们来践行礼仪。
酒和茶,是中华文化重要载体,它们能融合文化底蕴,只因为盛或浅就存在敬与欺之间的误区。奇怪的是:虽然饮下酒后容易醉乱生事,“酒满”更易伤害他人,“敬人”的意义又何其神秘?而且,不同于让人们多喝即可消化养心,让他们喝满杯才好,“tea full”怎么成了“knead people”?
这样看来,这些不可言说的俗语,在我们今天进行接待时,要恪守起来。不禁疑惑,从相悖定律中的敬酒、敬 茶,看似荒谬,却能窥见一二。在《信阳毛尖》这样的文章中,可以发现这种逻辑混沌的一面。而有一句成语:“敬酒不吃吃罚酒”,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是否表示主人热情过头,或将文明礼仪带入野蛮世界?
安溪被誉为中国最好的青花瓷生产地之一,而慧苑寺那对门联却写道:“客莫嫌当只需绿色山谷内趣味尽在此处。”这里讲的是寺庙清净脱离尘世,而非粗暴之举,一切皆以温柔相待。一方面,是表达了僧侣追求纯洁生活的情怀;另一方面,又通过比喻说明了如何应对不同场合不同的款待方式——若是一般场合,即便是君子也不应忘记小小的一碗水、一壶汤。此外,还有关于智慧和勇气之间关系的话题,比如智者选择静坐沉思,而愚者则沉迷于饮料,因为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
最后,当提到给予友人的那份温暖,那份爱意,无论它是什么形式,最终都应该源自真诚。我认为,将原有的含义颠倒过来理解,即“tea full is to respect people, wine full is to deceive them”,这样的态度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哲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