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春茶到一茶农家,三楼的天台是晒青场,我上去看风景时两年青人在晒青。茶青嫩绿好看,我问是什么茶,他们说了几次我都没听明白。后来下来再问,那家的长者说是,贼屎。贼屎作为一种茶叶香型的名字,我未听闻。茶农为单丛茶香型定名很随意,又因为发音问题,而民间小名翻书也查不到,我常有听不懂的。贼屎的名字是这么来的:有茶农茶叶被贼偷采没采干净,剩下那点制作后质量上乘,由此定名并移植发展。市场上无踪迹,可能是茶商嫌难听改了名。 名字不雅却出了名的,是鸭屎香。关于它名字的由来至少有三种说法,莫衷一是。茶园土壤是鸭屎土是最专业一说。因茶叶较肥厚揉捻时卷曲成粒形状颜色颇似鸭屎,这一说也实在。传奇类的——茶农初制茶叶,惊闻茶香高扬浓强心知此茶难得,物稀为贵,怕别人偷种,就起了个让人看不上的名字。果有其事,后来鸭屎香满山遍野种植满街满巷销售,茶农当初断难以想见。前年改名了,叫银花香。名字是黄柏梓老师改的,他说凤凰单丛茶现在外面名声渐隆,比如有客来,东西吃着好吃,问何名,你说这是什么屎,总是不雅。而我对“银花香”三字却暌隔,就像邻居的小弟小妹,从小叫惯小名,突然起个学名,叫着好像不是他们,从小看他们在街巷里疯串,突然西装革履起来,看着好像不是他们。在不可一日无茶的地方,一个高端礼品盒包装遭冷遇的地方,茶大概也只能是隔壁家的伯姆叔婶兄弟姐妹了,西装领带旗袍礼服要换成便服的,大家还把银花香叫“鸭屎香”。 凤凰单丛茶有性繁殖的茶树每自然变异,每变异香气滋味稍有变化,优异单株被单独采制、嫁接、扦插,由是衍生新香型,新香型每出,茶农率性而名。名丛“兄弟种”,分家后三兄弟轮流奉养父母一年,母树当年收成归其家。另一家,兄弟二人各分得老丛茶树一株,一大石为界,某年两兄弟将茶青合并制作,不意相得益彰,感于手足之情,取名“仁义”。我颇疑心“仁义”一名的来源,那是我四五年前在茶农家听闻的,当时凤凰单丛茶已渐风光。庄稼人起的名很多带有泥土气息,棕蓑荚、雷扣柴,鸡笼刊、塌堀后、娘仔伞、锯剁仔、大胡蜞(蚂蝗)、蛤蛄捞()……七零八落凹凸不平的,读成普通话实在拗口,难登大堂之雅,“仁义”却是堂皇冠冕。“广慧种”改名“贡香”,“姜母香”又名“通天香”,“群体香”又叫“桂花香”,凡此种种,都是后来人的粉饰美化。 据说目前茶区香型已达几百种,之前市场简略后也有几十种,这几年市场又化整为零,商家农家以独到香型为荣,合了又分,几十种不知孳息几何。原有意一一分辨,而新香型汩汩而出,母本与后裔又藕断丝连,实疲于细究,只好化繁为简,只记些代表性香型。代表性香型也有好几类分法,目前流传最广的是黄瑞光老师的“十大香型”说,自然花香类有黄枝香、芝兰香、玉兰香、桂花香、夜来香、茉莉香、姜花香,果蜜味香型有蜜兰香、杏仁香、肉桂香。十大香型开枝散叶,黄枝香家大业大,子系几十种,宋种、兄弟种、雷扣柴,塌堀后……我只认它滋味中一脉相承的骨感。余者法门不二。如此简约整肃后,乍遇到陌生香型,可多了些从容。 十大十五大香型皆以茶叶香气滋味为别命名,此外有以茶青颜色命名如白叶、大乌叶;以茶树外形如娘仔伞、鸡笼刊;以茶叶外形如锯剁仔、竹叶;以故事如宋种、通天香,以地名如塌堀后、輋门,还有加上人名地名进一步细分,如佳常(人名)黄枝香、字茅(地名)芝兰香。凡此种种,挂一漏万。有说“名茶难尝全、茶名记不完”,实非诳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