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两茶:探索何为茶的历史与发展

千两茶是一种黑茶品种,源自湖南省安化县江南地区。它以每卷(支)的净含量合计一千两而得名,并因其篾篓包装成花格状,又被称为花卷茶。这款圆柱形的茶,每支长约1.5-1.65米,直径0.2米左右,净重约36.25公斤。主要销往国内广东省、港台等市场,以及国外如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地。

历史发展

千两茶始创于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0年),在湖南省安化县江南一带。早期,这里的黑茶被陕西商人购买后,以减少体积和节省运输费用,将散装黑茶踩压成包运回陕西,称之为“澧河茶”。随着时间的推移,“百两茶”由将重量100两散黑茶踩压成圆柱形而来,而清同治年间,“三和公”还将其改进至每卷1000两,并采用大长竹篾篾包裹成圆柱形的“千兩tea”。

选用优质散黑叶作为原料,它们在外观上筑成了圆柱形,每个五尺长,一七尺围;在外包装上采用了三层包装增强卫生性和美观度;加工工艺更注重踩压技术,使得每一卷更紧密。

此类产品分为祁州卷和绛州卷,其中祁州卷产于山西祁县、榆次等地,每一卷重1000两,而绛州卷则产于绛州,每一卷重1100两,但产量较少。此外,还有本号与副号之分,本号以全白梗制成,一七尺围;副号则由拼接多种梗色制成,一八尺围。

由于生产过程复杂且需要高精细化工艺,加之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因此白沙溪厂从1952年开始研究机械生产花卷砖取代传统手工制作千両teas,最终停止了传统千兩tea生产。不过,由于担心技艺失传,该厂决定重新聘请老技师进行再次传授,从而又恢复了部分小规模的手工生产。在2004年之后,由于陈香型风行,对这一民族品牌产生了新的市场需求促进其持续发展。

2014年7月份,CCTV-10探索发现栏目对该产品进行深入挖掘并首播,其工艺也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认定。这不仅保留了这项珍贵的技艺,也使得更多人了解到这个独特的中国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