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度,是茶饮者共识中的内在品质。无论是茶、酒,还是一碗老汤,对于厚度的认同与甜美一样,源自个人的感觉,不需要特殊训练。一杯茶汤中含有许多物质,但并非所有内容都能体现为厚度。如果仅依赖于水浸出物质量,它应与所描述的含量相对应。但事实上,水浸出物质与茶汤的厚薄之间关系不大。这意味着有些茶,即便其水浸出物质丰富,也难以感受到其厚重。这可以简单解释:厚度与茶多酚相关性不强。通过一个并不严格的实验来说明会更加明确。将普通寿眉白茶冲泡得浓郁,与补拙堂高海拔1314春寿眉白茶进行比较。发现即使普通寿眉被冲泡得更浓,也无法达到补拙堂高海拔1314春寿眉那样的厚度。但从水分溶出的角度看,泡得更浓的白茶应该更多,但在品味时,却感觉苦涩且淡薄,没有补拙堂1314那样的醇香感也许是因为可溶性糖对于形成和体验到“厚”有很大影响,所以让我们难以感知到这种深沉之感。那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厚”的感觉?形成这一感觉的是那些可溶性糖类,如单糖双糖(如葡萄糖、果糖等)以及可溶性果胶、淀粉等这些物质增稠作用,使我们感到粘稠触感。此外氨基酸也有协同作用,使我们认为这杯子里面的液体更为丰满。在一杯子的过程中,有原料方面的因素和后期加工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原料方面,由于季节和树龄不同而变化。而树龄越大的叶子,其含有的这些特定化学成分越多,这导致春天制作出来的叶子显得特别细腻,而年长些才变得更加丰满不同的处理方法对“硬”有不同的影响杀青、晒干、揉捏过程都会增加可溶性的含量发酵红黑两种类型则产生大量新的可溶性材料,从而提高了它们口味上的层次因此,在相同条件下红黑色比绿色显得更为迷人正如添加一些某些材料能够提升产品质量一样,这些在味觉上几乎没有贡献但却提供了一种保护,让我们的舌头接触到的东西就像镜片遮光器减弱光线的一样从我的个人试验来看,当我尝试纯粹的大理石时那种刺激让我想象成直接撞击铁锤,而加入了这样的黏滑之后,在相同数量下,就像换成了橡皮锤,那么刺激变得柔和。
除了提供一种润滑效果减少咽喉破裂带来的涩意也是如此最后,这些高粘液状化合物留在口腔壁上,同时附着其他甜点低水平多酚氨基酸香气组合,这极大地提高回忆品位持久时间-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