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度,是茶类普遍被认同的优质品质,无论是茶叶、还是白酒、或是一碗老汤,对于厚度的感受与欣赏,都是源自我们个人的感觉,不需要经过复杂的训练。一杯茶中,其实含有许多物质,但并非所有内容都能体现出厚重。尽管水浸出的物质量级相对较高,但这并不直接决定其厚度。原因在于,厚度与茶多酚相关性不大。为了更直观地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简单实验来探究:将普通寿眉白茶泡得非常浓稠,与补拙堂1314春季产的高海拔寿眉进行对比。在相同条件下,即使普通寿眉泡得极为浓郁,也无法达到补拙堂1314春季产的层次感和醇香。此时,从水分溶解出的物质来说,泡得更浓缩的白茶应该会更多,但实际上,在尝味过程中,却感到苦涩且寡淡,没有那种丰富而醇厚的情趣。这可能是因为可溶性糖对于提升饮用体验所起到的作用远超过了它在味觉上的贡献。

那么什么因素影响了这种深邃感呢?形成这种滋味沉稳感的是可溶性糖及其增稠效果,它们不仅包括单糖双糖(如葡萄糖果糖等),还包括可溶性的果胶和淀粉,这些都能增加粘稠触感。除了这些,可溶性糖还有氨基酸共同作用,使人感觉到更加沉稳。而这些成分既受到原料选择(如季节树龄)也受到后期加工处理方式(如萎凋摊晾杀青)的影响。

不同加工工艺对于体现出来的深邃也有着显著差别。在萎凋摊晾过程中,由于水解酶作用,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杀青与萎凋时温湿条件促进水解反应,加速可溶性 糖生成;揉捻过程中的外溢与成型也提高了黏性的果胶从而加强了口感;红黑两种发酵后的产品则由于大量产生可溶性糖,使其具有更加丰润而醇甜之效。

至于为什么这个特有的滋味能够提升整体品位,我猜测可能是因为那些没有明显风味但却有黏性的物质,如果胶,可以覆盖我们的舌尖,让苦涩或其他刺激变得柔和。我亲身经历过这样的变化,当只喝纯净无添加任何东西的大理石绿色提取液时,那种刺激力仿佛像铁锤般直击,而加入一小撮灰泥之后,就像是换成了橡皮锤子,整个体验就平缓多了。

此外,这些黏腻物质还起到了润滑作用,使咽喉部位不再觉得涩痛,同时提高回味持久时间。当我吞咽完那款美妙佳作后,那些附着在口腔壁上的甜蜜、微低浓度茶多酚及氨基酸,以及香气,都让我享受了一番难忘的心情波动——正是这份独特经验,为此款特殊之处赐予了一丝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