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将“高香”这个词用在祁门红茶上可能是对其本质的误解。虽然祁门红茶确实以其独特的香气著称,但这种香气与大吉岭红茶和锡兰红茶中的“高香”有着本质的不同。大吉岭红茶和锡兰红茶那样的“高香”给人一种强烈、侵略性的感觉,而中国人的审美更倾向于含蓄悠远,这种差异可以通过发酵程度来理解,即我们常说的“青味”。如果将这些高香的红茶与牛奶或甜点搭配,享受英式下午茶,那么这种“高香”的概念就变得更加合理了。

可能正是因为祁门红茶能够巧妙地融入西方人的味觉审美,使得它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脱颖而出。土耳其诗人希克梅特曾经赞美过祁门红茶,形容它像春天一样芬芳四溢。这份文学上的夸张无疑增添了一丝神秘感,但实际上,对于一款发酵到位的好酒来说,这样的描述显得不太恰当,只有那些带有生青之味的大吉岭类似品种才符合这样的描述。

在历史上,乌龙和紅の区分并不明确,早期的祁門紅也被称为「乌龙」,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把所有好的绿色紅類都统称为「乌龙」的原因。在1933年的《祁門紅復興計劃》中提到了采摘早期且减少发酵,以保留最佳风味。看起来当时最重要的是采摘早期以及控制发酵程度,这些都是维持「高香」的关键因素。而这种风格,与现在的大吉岭春季采摘原叶类似的品质,或许还能找到相似之处。

这让我不得不思考,当年拿下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并以其独特「祁門香」闻名世界的,是不是现在所谓的普遍意义上的「高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