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黄芽,产于安徽省霍山县,其制法需采用细嫩芽叶经闷黄工序,因此得名“霍山黄芽”。该地位于大别山腹地,古时属淮南道寿州盛唐县,所以也称为寿州黄芽春芽或仙芽。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已记载了霍山的茶。

在唐代,霍山黄芽被认为是高品质的黄茶之一。李肇在《唐国史补》中提到:“风俗贵茶,茶工之名品益众……寿州有霍山之黄芽。”当时的霍山 黄牙主要是蒸青团茶,而非锅炒散茶。明朝时期,霍山黄 芽声誉更高,被视为极品名茶,如王象晋在《群芳谱》中所述。

如今,主产区集中在佛子岭水库上游,其中金鸡坞、金头 山和街的金竹坪,以及姚家阪的马米尖生产质量最佳,以“三金一乌”著称。在深邃而多样的自然环境下,这里的温度适宜、降水充沛,为其优越的地理条件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清代,因其卓越品质,被封为贡物,每年岁贡三百斤,可见其久远且不凡的地位。此外,由于季节性采摘,只能采摘十几天内新鲜细嫩的一两叶,即一开花前的第一朵新茎及随后的第二片叶子。一旦采集,就必须尽快制作,不可延迟以保持新鲜度。

制作过程分五步:杀青(生锅与熟锅)、初烘、摊放复烘和足城。这其中包含了精心控制温度与时间,使得每一步都符合传统工艺标准,最终完成了一款色泽嫩绿、香气芬芳、味道醇厚且清爽透亮的绝佳普洱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