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黄芽,产于安徽省霍山县,这种茶叶的制作过程非常精细,需要采摘细嫩的芽叶经历闷黄工序,因此得名“霍山黄芽”。霍山地处大别山腹地,在古时候属于淮南道寿州盛唐县,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寿州黄芽春芽或仙芽。历史上,霍山黄芽就已经在《茶经》中由陆羽提及。

在唐代,霍山黄芽被认为是高品质的黄茶之一。李肇在《唐国史补》中记载了这一点:“风俗贵茶,茶工之名品益众……寿州有霍山之黄芽。”当时的霍山 黄牙还没有现在这样炒制,而是蒸青团茶。在明朝时期,随着王象晋对其赞誉,“群芳谱”中将它列为极品名茶之一。

如今,主要产区集中在佛子岭水库上游,其中以金鸡坞、金头 山和街的金竹坪,以及姚家阪的马米尖所产最具佳绩,被俗称“三金一乌”。由于多数产区位于深邃的自然环境里,可谓“内心之内”,这里拥有险峻的地形、高大的林木、丰富而流畅的地貌特征,并且四季分明,有利于生长各种植物。清代,由于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独特文化背景,它被封为贡品,每年贡送三百斤,可见它久远而显赫。

鲜绿色的新鲜叶片十分珍贵,因为生产区域高海拔和寒冷气候,使得采摘只需短暂十几天。一旦选中的嫩叶必须迅速处理,以确保它们保持最佳状态。一旦采摘,就要尽快进行加工,无论是在早晨还是下午都不能延误时间。

整个加工过程分五个阶段:杀青、初烘、摊放、复烘以及足城。这其中包括两种杀青方法:一种叫做生锅,一种叫做熟锅;前者用于杀青,而后者则用于塑形,将叶片轻柔揉成雀舌状;接着用烘笼将杀青后的叶片加热至100摄氏度左右,当达到五六成干时,将所有未完成加工的一切材料合并再次加热直到七成干,然后进行下一步操作,即摊放1天,让它们恢复湿润,以便最后变色呈现出美丽的光泽;之后,再次加热以增加香味,最终让它们完全干燥。当完全干燥后,就可以收集起来装饰整齐,用来冲泡饮用。制作好的这款传统美食外观挺拔且均匀,没有任何碎屑,其色泽呈浅橙色带有微妙丝绒感,不仅如此,还含有许多小颗粒,为口感增添了一份层次感。而冲泡后的汤水清澈透明,与之前描述相比,更显得纯净无暇,而且带有一圈浅橙色的边缘与一股清新的香气。此外,这款产品具有浓郁且醇厚的情趣,同时又能体会到甜蜜与清爽不二法门,但同时也有那种熟板票香味存在,让人一尝难忘,是一种既能满足咖啡因需求,又不会产生过量油脂感觉,使人感到舒适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