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红,其名自其工艺——通过太阳暴晒而不进行任何烘焙的特点。它的由来,据传至少在百年以上,结合了云南传统晒青工艺,衍变的一款新的工艺品种。40年始汲取了滇红工艺特点以及传统晒青工艺,使得所制出来的红茶具有后期陈化的可能。

标准化后晒红也得到了大力的推广。两个步骤是它们区别最显著的地方:发酵和干燥。在发酵过程中,虽然都是偏重于有氧,但前者的时间更短;至于干燥,则是高温烘焙与自然日光干燥相对比。

刚做好的晒红成品会有较淡青涩味,这是发酵过程所致,摆放陈化几个月之后,这种味道会消除。随着陈化时间增加,不仅口感变化,还会出现汤色的加深。此时新制的晒红口感幽香,而陈年的则更加醇厚、香气浓郁。

制作要点主要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在萎凋阶段,它们都需要达到一定程度,但以黄色为标志结束。而揉捻直接影响到茶叶后的条形、色泽及香气。此外,在发酵上,有氧和无氧都采用渥堆方式,但是偏向轻度,无需长时间储存,以便后续转化空间大开。但此处也有不同,即某些地方为了快速转化,而采取全发酵法;而另一方面,因天气季节及鲜叶老嫩因素灵活掌握五至八小时内作为最佳时段。

最后,将这两者的比较总结起来,可以看到他们在生产流程上的不同之处:一是在整个发酵环节,以及二是在处理后的干燥环节。这就是为什么人们称它们为“同根生”但又各具特色的事实说明——每一种茶都有一份独特的情感,是多年沉淀下来的故事。而且,由于这些原因,每一杯饮用都会带给人不同的体验,如同回忆过去一样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