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晒红这个词的理解可能和很多人一样,认为它是近几年才流行起来的一个概念。但实际上,晒红的历史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长。从一些老茶人的口述中,我们可以知道,晒红作为一种干燥方式,其实早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在烘干工艺成为主流之前,晒红就是最主要的红茶加工方法之一。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如五六十年代,我国茶业为了推进机械化生产,对于红茶制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最终使得烘干成为绝对主导的干燥方式。云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红茶产区之一,其滇红制作也严格执行了机械化生产思路。
然而随着晒青工艺在市场上的崭露头角,同样出自云南的地方性品种——晒红,也逐渐受到人们关注并喜爱。这主要因为晒青与其相同,不经过烘焙,因此行业内普遍认为,在后期存储过程中也能越陈越香。
虽然没有经过烘培,没有提香,但这种自然日晒干燥方式却有着独特的优势:幽香内敛、越陈越醇,有较高的陈放价值。此外,从品饮角度来看,由于不需要过多提香,上火程度相比传统形态更低,更适合不同的消费者需求。而且,从制约性来说,晾曬只需依赖天气条件,不像传统手法那样需要复杂设备,这也是其吸引力的一个方面。
与滇红在发酵后采用高温烘干而提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晾曬则采取阳光自然下来的方式,让发酵更加偏向有氧轻发酵,同时伴随部分氧化作用,使得其在发酵度上低于主流紅茶,并且能够很好地保留原有的活性物质。这一点正是古树紅茶兼具独特风味和更好的保存能力的一大原因,使得它们既具有紅茶又带有一些绿茶元素,是一款真正结合了两者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