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茶,源于福建建州,唐代称“茗战”,宋代称“斗茶”。它是一种评判茶品优劣的活动。宋代人们在清明时分进行,最适合品新茶。参与者是自由组合,围观者众多,如今看比赛一样热闹。斗茶包括斗茶品、行茶令、汤戏三个部分。斗茶品以汤色和汤花为标准,以纯白为主;行茶令是文人之间的诗歌唱和游戏;汤戏则展现了注水技巧。
《中国风俗词典》记载江南地区喝茶时有所谓的“行酒令”,由一人命令饮酒者执行,不得以杯中物为奖罚。这类游戏自唐代流传至今,是文人墨客喜爱的一种文化活动。
宋代尤其推崇这种文化,其中最著名的是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她与赵明诚常用诗歌唱和。在《金石录后序》中,她描述了自己在生活中的这一习惯:“余性偶强记,每顿饭后,坐回大厅煮茶。”她喜欢喝一种叫做团饼的粉状绿叶子制成的饮料,用水煎煮,如果研磨细腻点入杯中,就能形成均匀细腻的泡沫,这被称作“咬盏”。
这类文化自古以来就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今天,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那份悠闲宁静,以及对美好事物追求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