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茶,源于福建建州,唐代称“茗战”,宋代称“斗茶”。它是一种评判茶品优劣的活动。宋代人们在清明时节选新茶参加斗茶。参与者自由组合,每人取一壶藏茶轮流煮,以汤色、汤花和水痕来判断胜负。

斗茶品是评价标准之一,主要看汤色的纯洁与否,以及汤花的细腻程度。如果泡沫均匀且不易散开,即为佳品。而水痕早出则败,不及时则赢。

行茶令则是一种饮酒游戏,在江南尤受欢迎。在这项游戏中,一人给出指令,其余围坐者必须遵守,不遵守则当场处罚。这项文化可以追溯到唐代,并由名士共同创作诗歌,如《五言月夜喝茶》。

至宋代,斗茶之风兴盛,而其中的行令文化尤为繁荣,最著名的是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她与赵明诚经常通过诗歌唱和。在生活中,她更倾向于喝以诗令为主题的团聚。她在《金石录后序》中描述了这种生活:“余性偶强记,每顿饭后,坐回大厅煮tea,是指书史的积累,在某本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说某事,以中否角取胜。”

此外,还有一个关于宋朝学士王十朋,他在《万季梁与诗不再用前韵》中写道“搜我肺肠tea命令”,并自注曰“余归与诸子讲tea令,每会tea,指一物为题,各举故事,不通者罚。”可见,这些都展现了中国古人的对美好生活方式的一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