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茶,古人云:品茗汤戏,享受喝茶叶的好处。斗茶之乐,在宋代尤为兴盛,被称为“四艺”之一。斗茶之地多选在大型茶馆前后两厅,其中前厅宽敞,为一家店;后厅狭窄,配备厨房,便于煮茶。
斗茶者皆饮茶爱好者自由组合,一十几人,或五六人少,有围观者如今看比赛般热闹。斗茶初期仅二三人聚饮,对品论长道短,以决胜负。随文人的推崇,斗茶从论水道演变至新形式、新内容。
据宋明文献记载,斗茶包括三个主要部分:斗 茶品、行 茶令、及百戏汤戏。斗 茶品以汤色与花为评判标准,即汤色纯白、青白等主调,其次关注水痕出现时间与速率。在宋代,团饼作为主要烹制方式,加上研磨精细,可制作出均匀细腻的泡沫——咬盏最佳效果。
行 茶令起源唐代,以诗歌唱和游戏化,不同文人的对答,如李清照与赵明诚,每当酒阑更喜团食苦时,她更倾心于此。她在《金石录后序》中记录了这类生活片段:“余性偶强记,每顿饭后坐回大厅煮点茗,是指书史积累……”
而南宋时期学士王十朋,更是将这种文化活动提升至新的高度,他在《万季梁与诗不再用前韵》中提到“搜我肺肠”,并自注曰“余归诸子讲战阵每会战,每会战指一物为题各举故事,不通者罚”。
最后,我们有所谓的百戏汤戏,又称分 茶或 汤戏,这是一种展现将煎好的香茗注入杯中的技巧。这项艺术被视作一种深奥技艺,如杨万里所言,“分 茶不像煎 茶好”。但由于年代久远,没有传承者,所以其奥秘至今未能揭开,只留下文献上的描述:“别使妙诀,让 汆纹水脉成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