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茶,源于福建建州,唐代称“茗战”,宋代称“斗茶”。它是一种评估和排序茶品的活动。宋时点茶、点汤、吹泡并称为“四艺”。斗茶常在大型茶叶店举行,以前厅宽敞、后厅紧窄为特点。参与者包括饮茶爱好者,他们自由组合,每次十几人至五六人少,有时围观者众多。
斗茶主要包括三部分:品评斗茶、行令游戏及汤戏表演。品评标准有两项:一是汤色,一是汤花。汤色以纯白为主,颜色偏绿或灰表示蒸制不足或过度;颜色偏黄或红则说明采摘不当或烘烤温度高。而汤花应细腻且均匀,如不然便容易散开。
行令游戏起源可追溯到唐代,是一种优雅而富有挑战性的词语接龙游戏。在江南尤受欢迎,由一人发令,其他人需依序回答,不准使用之前提到的词汇,以避免被罚。如果成功,则得以继续玩耍。
最后的是汤戏,也称分茶,它展现了注水技巧,如同画家勾勒图画般精致细腻,但由于年代久远,其奥秘未能流传下来,只见其在古籍中简要记载。此类文化活动深受士大夫阶层喜爱,与棋类、书法等并列,是他们休闲娱乐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