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茶法是陆羽在《茶经》中详细记录的一种精湛烹制技艺,专门用于饼茶的高级处理,其过程包括炙烤、碾碎、初沸投末并搅拌至沸腾停止。与之相对的是煮茶法,它允许使用冷或热水,并需要较长时间的熬煮。要掌握煎茶法,关键在于准备工具、选择水质、控制火候、高温等待汤沸后迅速下料并搅拌至泡出最佳口感。此法曾在唐代中晚期尤为流行,以至于唐诗多有其美好形象的描绘,如刘禹锡《西山兰如果试茶歌》中的“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踟蹰”,僧皎然《对陆迅饮天目茶园寄元居士》中的“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嘉”。此外还有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的“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以及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蜀茶》的“碧云引风吹接续,白花浮光凝碗面”。
五代时期徐夤也留下了不少佳句,如他的《谢尚书惠蜡面茶》:“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偻烟。”北宋苏轼则以其诗作如《汲江煎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展现了他对这道手艺的深刻理解。而黄庭坚更是在他的作品中提出了对于点心品质影响的见解。
随着时代的变迁,从五代到宋朝,这种传统技术逐渐被点心制作取代,最终在南宋末年几乎消失。尽管如此,这段历史仍旧让我们能够领略古人对于生活细节追求完美的心态,以及他们对自然美景与日常用品融合创造艺术境界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