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至27日,沩山乡举行了“沩山毛尖”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品质鉴评会,这是一场聚焦于茶香与历史的盛宴。省内外的领导、专家以及来自湖南农业大学和长沙市农业农村局的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份千年之谜——如何将一片土地、一种茶树,一种文化转化为世界级别的地理标志。
据悉,“沩山毛尖”自唐代起就已名扬四海,是贡茶中的佼佼者。在清同治年间,《宁乡县志》中有这样的记录:“沩山茶,雨前采摘,香嫩清醇,不让武夷、龙井。”它不仅在国内享誉,还曾被主席作为家常佳肴,与亲朋好友共享。
“沩山毛尖”的成功秘诀在于其生长环境良好,每棵树都能充分吸收雨水,使其根深叶茂、梗壮芽肥、茸毛多、持嫩性强。目前,沩山乡正致力于打造“小而精、差异化、茶旅结合”的品牌,以擦亮这一古老名字。
在鉴评会上,每位申报单位负责人都详细介绍了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特色,并回答了领导们提出的问题。经过开汤审评材料修改特征提炼等程序,最终得出结论:“沩山毛尖”黄茶条索紧结显白毫色泽黄润汤色黄亮嫩香持久滋味鲜爽叶底黄亮;绿茶条索紧细色泽翠绿身披白毫清香持久滋味鲜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明亮。(李先强) 来源:红网 宁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