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回暖,万物复苏,经历寒冬蛰伏,春茶蓄势待发,有一些绿茶产区已经开采春茶。爱茶之人必定也是迫不及待,想要尝一尝初春的第一杯好茶。很多茶友也来询问福鼎的春白茶开采了吗?自然是还没有的。如今这个时候,茶树尚未发新芽,采下来的还是去年的冬芽,不仅老,内质还不丰富。采茶这件事不能着急,太早太晚都不好,一切还得按自然规律来。

春白茶中,最早采摘的是白毫银针,占了个头采,通常都是在3月开始采摘,早的年份从3月初开始,晚的年份便有可能是从3月下旬开始。春茶季第二拔开始采摘的是白牡丹,它身姿秀美,芽头秀长,叶片莹薄,可从三月底一直采摘到四月上旬结束,产量略多于白毫银针。春寿眉喝贡眉,是春白茶里产量最大的,要到每年的谷雨前后,才是春寿眉和贡眉大量发育、采摘的时间节点。白毫银针

相对于品类的白茶来说,白毫银针的结构较为特殊。其标准模样是“一旗一枪”,没有叶片,只有一个小叶壳贴在芽头旁,将白毫银针的芽头层层剥开,中间呈现出的是一种笋壳状结构,层层叠叠,有七层左右。且为了抗寒,白毫银针芽头上的白毫也是极为浓密。这样特殊的结构,这样厚实的芽头,加工时的温度过高,茶叶含水量达标了,白毫银针的营养物质却流失了,得不偿失。低温慢烘,若是烘干时间不到位,即便表面上看起来干了,但内部仍含有大量水分,品质无法过关。而要想将白毫银针彻底烘干,需要把银针一层一层地做干,让银针体内的水分,一层一层地“走”掉,是很费时费力的,没有加工个三四十天,白毫银针是无法上市销售的。而有些茶商为了抢占先机,随便烘一烘便上市售卖,这样水分含量超标的白毫银针是无法长期储存的。白牡丹

不同于白毫银针,白牡丹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二叶。故而,白牡丹的加工重点有所变化,银针是要让笋壳状的针身层层干透,而白牡丹在芽头干透的同时还要保证叶片与梗干透。但白牡丹的叶片、梗与芽头的厚度是不一样的,叶片与梗干透时,芽头有可能还是半干的状态。若是增加温度让芽头短时间内干透,则薄薄的叶片与细细的梗必定变焦变红。所以,一般的人做白牡丹,特别是芽头肥壮而叶片极薄的牡丹王,通常不能把芽头做到极干,做到达到国标规定的“不高于8.5%”的含水量,也是很难的。而为了叶片与梗能拥有漂亮的形状与颜色,他们通常会牺牲芽头的含水量,让芽头的含水量略高一些。但即便如此,白牡丹从采摘到加工完成,也要三十天左右。目前,是不可能有成品白牡丹上市销售的。若有,必定是半成品或不是福鼎的白牡丹。有些地区的气温来得较高,茶树发芽采摘比福鼎早十几二十来天,福鼎白茶还在采摘之时,这些地区的茶已经加工到一半或已加工完成,便顶着福鼎白牡丹的名字上市销售。

春贡眉、寿眉用错注水方法,未用打圈式的注水方式,将干茶浸润浸透,泡出来的味道会缺了层次,还会烫到人。如悬壶高冲,从高处往下注水,滚烫水花易往四周飞溅,落在手上就有可能烫伤人。泡茶时正确的注水方式,应是往低处注水,烧水壶的壶嘴要对准盖碗,以打圈的方式浸润干茶。注水无需太满,注到接近碗沿位置即可。出汤速度过慢

与芽头肥、大、厚实、多层的白毫银针、白牡丹相比,春贡眉、寿眉的加工难度相对较低,但它的加工仍有着天然的门槛。它们的梗较长、较粗,叶片则较宽大、较硬。在加工的时候,遇到厚度不同的梗与叶,如何做到同时做干,是个难题。梗干了,叶子却焦了或是叶子干了,梗还是半干。要想做到位,这需要一定的经验累积,其加工时长需要二十到三十天左右的时间,不能缩减。一旦压缩,品质必然大打折扣。制作白茶的工艺并不复杂,那在品质与品质之间,比拼的是细心、耐心。白茶的加工,是需要时间的,至于那些早早上市的春白茶,茶友还是不买为妙。慢工细活做出来的白茶,方经得起市场与时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