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茶商们来说,微小产区是让人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微小产区知名度高,在猎奇心理的驱使下,茶客具有很强烈的购买欲。恨是因为微小产区那可怜的毛茶产量,实在难以做出能产生足够效益的产品。

  

或许有人会说:“你也太天真了,知道微小产区的茶怎么做吗?”这个嘛,我想用《让飞》的名言做解答“我们没胆子剿匪,但是借剿匪之名,敛财的胆子还是有,而且很大。”可这么干,一次两次还行,干的次数多了,茶客也不是傻子不是么。

或许还会有人说“一个小产区名声臭了,那再换一个就是,普洱茶山头那么多,一百年都不见得能换一轮。”对此我想说“那要是换着换着普洱茶的名声臭了呢?”遥想当年,在普洱茶还没流行起来的时候,东南某事的某种乌龙茶可是火遍大江南北,现如今呢?当年赚到钱的大小茶商,风光的时候豪车美女,如今再难看到当年的盛景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有了其他茶类的教训,普洱茶自然不能步它的后尘。既然微小产区火了,那不妨学学太平猴魁的思路,出自核心产区猴坑的茶叶就是贵,以猴坑为核心,整个新明乡作为大产区,然后呈阶梯型茶价。最后形成了一个追求极致就花大价钱买最核心的产品,追求性价比就选择非核心圈。既形成了稳定的消费模式,又实现了核心产区带动整个茶区发展的战略目标。

  

反过来说,普洱茶也可以这么玩。根据现在几个比较出名的微小产区来打造大茶区,比如围绕老班章村打造大班章茶区,围绕冰岛老寨打造冰岛五寨等等。借助小产区的名气来为产区做宣传,借助大茶区的性价比来为茶客打造称心如意的产品。当产区发掘与市场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市场必将越来越好。

文:天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