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走向世界,国家技术标准至为关键。 自2018年5月1日起,白茶、茶叶感官审评术语、抹茶、红茶、茶加工技术规范、乌龙茶、固态速溶茶、茶叶中茶氨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等一批与茶叶相关的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国家名茶周刊》记者注意到,随着茶的相关国家标准越来越精细,茶的消费市场也会越来越健康。 白茶可长期保存 本次新的《白茶》标准与旧版发布的版本相比,有较大修改。如,增加寿眉等级标准;在符合GB/T30375规定的前提下,白茶产品可长期保存,将带来新一轮老白茶收藏投资。 抹茶首次列入国家标准 抹茶第一次被列入国家标准,标准规定了抹茶的术语、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与贮存。 标准首先是对抹茶做出定义,抹茶,即采用覆盖栽培的茶树鲜叶经蒸汽(或热风)杀青后,干燥制成的叶片为原料,经研磨工艺加工而成的微粉状茶产品。 一直以来,中国抹茶的生产基本按企业标准或出口合同要求进行生产,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抹茶标准的完善,为中国抹茶走向世界提供了发展空间。 茶加工标准最细致 在茶的加工技术规范标准中,规定了茶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加工基本条件、加工工艺流程、加工技术要求、质量管理、标志、运输和贮存。 值得注意的是,新标准内容对于茶各等级的窨次(一到六窨)和配花量做了明确规定,堪称迄今为止最为细致的茶叶加工工艺标准。 佛手纳入了乌龙茶新国标 2018年5月1日起实施的《GB/T 30357.7-2017乌龙茶第7部分:佛手》,再一次丰富了乌龙茶的品类,将乌龙茶当中的一个重要类别——佛手纳入了新国标,成为在乌龙茶谱系当中,第六种细化的产品品类标准。至此,乌龙茶的国标阵营为铁观音、黄金桂、水仙、肉桂、单丛、佛手、大红袍等七大品类的全新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