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1,求助怎样冲泡熟普洱
泡茶容器:紫砂、盖碗。生茶用紫泥、底槽清、段泥等,熟茶用紫泥、底槽清等,熟茶切记用段泥壶,不利于熟茶特有的堆味或者发酵味的发散。段泥壶特别适合冲泡中期生茶(7年以上15年以内)或者老茶。生熟茶用的紫砂壶最好是宽口大肚的,利于茶味的抒发。容量一般以220CC左右为好。投茶量:新手喝一般投茶量控制在8克以内,老茶客投茶量可以根据自己的口感浓淡需要增加或减少。水温:北方平原或者南方低海拔地区水温较高,建议水开后,凉到90°左右后在泡。如果是新茶水温宜低,老茶水温可以适当提高。高水温茶汤溶出物质较多,滋味浓酽,香高。低水温茶汤溶出物质均衡每泡口感相似度高。出汤时间:投茶入容器内第一泡10秒(个人叫润茶)第二泡10秒(洗茶)这两泡茶均倒掉或者用于淋壶。从第三泡开始,每泡5-10秒,根据自己口味浓淡,到7泡后逐渐延长至30秒左右(每泡可以5秒10秒的递增)。新茶冲泡宜慢进水快出汤,老茶冲泡宜慢进水慢出汤。出汤时间的控制影响茶的香、甜、苦、涩等,对回甘生津等口味有直接的影响。每次出汤后把盖子揭开放边上,紫砂保温效果较好,不揭开容易把茶捂熟,影响口感。出汤时间的控制最终还是以适应自己口感为准,多泡几次会找到平衡点的。另外决定普洱佳味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茶的本质,好的茶用适当的时间、水温的控制口感更佳。茶品质一般的方法只能增加部分的口感,不能根本性的改变茶的口味。哈哈,这么多的人都回了,我敢不回吗?赶快回一个,很好的,我喜欢首先是冲泡的水,最好用山泉水,水温一定要沸腾的;其次冲泡的时间第一、二泡。浸泡的时间不大于6秒;第三至六泡,浸泡的时间不大于10秒;第七至九泡,不大于15秒;第十泡后,不大于20秒,这样浸泡的时间对浸泡普洱茶有点奇妙,茶汤色泽刚好,茶味浸泡适宜,口感回甘恰到好处,而且有利充分发挥浸泡的次数。当然,还要有好的普洱茶,才能泡出好的普洱佳味。 2,普洱茶要怎么泡好
普洱茶冲泡方法:想要泡好一杯茶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水温和茶叶浸泡时间。水温只要水完全煮沸即可。茶叶浸泡时间:第一道茶水弃去,称之为洗茶,时间不益过长!5-10秒左右!第二道起作饮用,第二道的茶叶浸泡时间为10-20秒!第三道浸泡时间略为第二道长些如30-40秒,以此类推!越泡茶水浓度越淡,则浸泡时 间也就可以越长。看以下示范:1. 将普洱茶叶置入滤杯中,5克左右(铺满杯底,略高)。2. 将才煮开的沸水注入滤杯中,盖末茶叶。3. 片刻,拿出滤杯,弃去第一道茶水。4. 再次注入 沸水,盖末茶叶,盖上杯盖,静置20秒左右。5. 打开杯盖倒置,取出滤杯,稍稍滴去茶汁,至于杯 盖内。6. 好了,一杯香浓醇和的普洱茶就泡好了。7. 在享用之余可别忘了滤杯中的茶叶,千 万别将他弃了,普洱是非常耐泡的,在将喝完第一道时,您可以将滤杯放回茶杯中,同样再次注水,盖 上,静置小会儿,第二杯普洱又泡好了!一、用壶泡的方法:此法适用在家泡茶,三五好友一同品茗聊天,自是别有情趣。1、将壶、公道杯、及茶杯洗净备好(有点废话)。2、将茶取出,用茶刀撬松(散茶及小玉饼略过此步),取7~10克放入壶中,可以根据壶的大小及个人口味增减。3、将沸水冲入壶中,稍等几秒,不等茶泡出味就将水倒入公道杯(也叫茶海)中,此步为洗茶,也叫温茶,其作用一是洗去储藏过程中茶沾上的灰尘,二是将茶和壶的温度提升,激活茶性,使茶的味道更好。洗茶可洗一至二道,但注意时间要短,不然就让茶味变淡了。倒在公道杯中的洗茶水顺便将公道杯和茶杯洗一遍,也使茶具的温度升高,可以让茶的香气更易散发。4、再次往壶里冲入沸水,泡10~30秒,(根据茶质不同,出味速度不同调整时间,因0081的出味较快,偶只泡了10秒左右),即可将茶汤倒入公道杯,再用公道杯往水晶玻璃杯分茶,此时可先闻茶香再饮茶,喝完后可现闻杯底的留香,好的茶其留香纯正、持久。5、重复上一步,并根据泡的道数适当延长泡的时间,可尽量保持茶的浓度。这是偶泡的各道茶汤的照片,第20泡偶用了约30秒,可以看出,这款茶虽是人工发酵的熟茶,但汤色红浓明亮,与自然发酵的陈茶很相似,而且自第4 泡以后,茶中苦涩味尽除,入口绵长、滋润、留香,回甘明显,感觉很不错。为让大家看到熟茶和生茶的区别,偶又特地拍了几张生茶的照片,大家做个对比吧。公道杯里的茶汤是2、3、4泡的混合茶汤至此,一壶茶好喝好看的普洱茶即大功告成,为了拍照而又不浪费茶,偶只好备了一大杯,拍完照片再慢慢享用了舒服…… 以上是偶为方便普通茶友进行简化了的泡法,若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茶友斧正。二、普通茶杯冲泡法:此法适用于在办公室冲泡。取普洱茶3克左右(因在杯中一次冲泡,茶可少放点,也可根据个人口味适当调整)放入杯中,将沸水冲入杯中,约1/4~1/3杯即可,将杯子晃一晃即把水倒出,也就完成洗茶了。然后加入半杯开水,泡一分钟左右将水加满,这样可避免茶在杯底出味而上面还无茶味。喝至半杯时就及时加水,可避免前后的浓度差别太大。怎么样,简单吧?三、电热壶煮茶法:此法很适用于懒人哦,偶也常常用此法偷懒的,希望同道中人不要扔砖哦将15克左右的普洱茶(偶的是1升的电热壶)放入壶中,将水加满,通电加热,待水烧开后,让茶继续泡几分钟,待出味后可倒半壶至杯中,再加水煮。每次仅倒半壶,避免后几道的茶味太淡即可我是地道开茶庄的,我不懂说得跟文章似的条条有理,我只懂得最地道的语言。冲普洱大概方法和冲别的茶也差不多(最好自己有个紫砂壶),只是第一和第二冲要倒掉(可以用来洗杯),第三冲浸泡5-8秒倒到经过滤网的透明杯(茶海)上,先观其颜色再喝,根据自己感觉浓淡来决定下一冲浸泡的时间长短。(宫廷普洱前5冲的浸泡时间正常短于大叶 古树) 3,怎样泡出一杯好的普洱熟茶
熟茶是一种相对难于冲泡的茶。一不留神就会滋味弱,汤感薄,还可能有不悦的气味。更有甚者,明明仓储良好的茶,泡出了让人咽喉干、燥、紧的茶汤。实在令人困惑。 为了把熟茶泡得好喝,笔者针对器皿、水、冲泡手法等一系列问题做了些试验。略有心得有体会。在此与诸位茶人探讨。 我的大体思路是:首先,分析茶性,辨析其特征;其次,根据其特征确定冲泡的目标,力求顺势而动,扬长避短;第三,考虑通过什么手段具体达到扬长避短的目地;最后,通过实践进一步分析,验证和调整。下面,我先就这几点一一展开,最后在实际演练一次冲泡全过程。 一、分析茶性。 气味方面。新熟茶有渥堆味,但好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花蜜香甚至陈香。老熟茶有仓储味、枯叶味、但好的老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很好的陈香甚至药香。 滋味方面。新熟茶滋味已经不太有刺激性、收敛性。但其汤感较佳。冲泡得当,会呈现小豆汤一样粘而沙的口感。老熟茶汤转清,滋味更淡,但能有很高的滑口、油润感。冲泡得当甚至能臻化境。 总体而言,熟茶内容不够丰富,一般都不太耐泡。 二、根据茶性确立目标。 前几泡:抑制气味(堆、仓之粗杂),提升黏,稠、油的汤感,使香--水的平衡向后者倾斜。争取泡一杯气味不浓,但柔软粘滑的好汤。同时,尽量控制最初几泡的浓度,以求保护最后几泡的表现,提升整体耐泡程度。 中间几泡:当发现气味已经开始转醇,就适当激发香气。追求香--汤的均衡协调。泡一杯有香有水,香水融合的好茶。 最后几泡:滋味、汤感物质均已浸泡殆尽。在无法保证汤感之时,全力激发香气,泡一杯香高滑口的甜水。 三、向着目标选择手段 1、选用胎土厚、烧结度低的紫泥紫砂壶。充分利用紫砂壶物理结构的各种特征,既利杂味吸附抑制,又利叶底透气保温。同时,宽口大腹矮身桶的壶型,如仿古、石瓢等,更利于对注水、水温的控制和杂味的逸散。最后,茶壶一定要出水快速通畅。熟茶的浓度在浸泡中随时间变化很快,且叶底又容易堵塞出水孔道,出水慢的茶壶难于控制茶汤浓淡。 2、用PH较高(7~8)的矿泉水冲泡。茶事用水需一整篇文章详加论述。 3、适当的醒茶。所谓醒茶,是指冲泡茶叶前改变茶叶的存放环境。比如从茶饼上撬下,置于陶罐中一段时间。另茶叶适当接触空气,调整其内部含水量。 4、冲泡前水烘。水烘的常见方法有三种,列举如下: 第一种:敞开壶盖,用热水淋壶身(需选择合适的壶型)。 第二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内的一个架子上,像蒸馒头一样蒸。 第三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的盖口上,蒸。 5、控制泡茶水温。 总的来说,水温降低,各种气味都会变淡;提高水温,各种气味加强。尤其,连续高温的浸泡为激发老茶陈香的不二法门。紫砂壶本身保温性能强,还可以盖住壶盖用开水不断淋壶以提升浸泡温度。而盖碗保温性能较差,其中叶底在无水浸泡的情况下降温极快。这样,为了保持叶底温度,有个重要的技巧:出汤后先给盖碗注水,而后再用公道杯给品茗客斟茶。具体操作到后面实战演练一节中再作细论。 6、控制注水水流的稳定性。 手法的问题是一个要点,这里说一下。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也就是说,如果希望让茶汤高香,我们就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但此时会牺牲汤感;如果希望让茶汤绵密柔软,我们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但这样又会牺牲香气。 这个口诀过于大略。冲泡之道乃平衡之道,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茶性,不同的制茶工艺作很多调整。但总的来说,在熟茶的冲泡中它还是相当实用的。如下,我们具体分析五种基本的注水手法对冲泡的主要影响。 高冲:水线长,粗。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所需时间短,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强。 高吊:水线长,细。水在空气中降温最多,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激荡较少。 低吊:水线短,细。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小。 旋水:即注水时移动烧水器皿的壶口。其主要作用时增加水与叶低的激荡,同时提高各部位茶叶接触水的均匀性。不旋,壶口一直固定在一个点上注水,称为定点吊水。 为保证口感的协调、融合性、避免汤水散乱,旋水时有两点小技巧。 首先,旋满一周,收水时正好回归出水点。这样就需要根据注水速度调整旋转的速度。水柱需细就慢旋,水柱粗就快旋。 其次,旋转过程中保持注水水柱的稳定,粗高,高矮都不变,且水柱一直光润平匀最佳。 7、烧水器皿的选择。为了控制注水水流,一把壶嘴设计合理的煮水器具是不能少的。价格材料等暂不论,能把水线修成如上图所示一般圆润平稳,且能随心所欲控制水线之粗、细、缓、急者优先。下面实战中,为了演示的便利,我用盖碗代替紫砂壶。盖碗比紫砂壶难于控制,也因而更锻炼技术。如果控制得当,盖碗也完全能泡出口感宜人,像出自紫砂壶一般的茶汤。1.置茶:控制好茶/水比例,为浓淡打好基础。110ml盖碗,投茶7克。这个投茶量基本保证了比例的协调。个人可根据口味自行调整。同时调整每泡时间,加以配合。比如说,希望多泡几巡者可以加大投茶量,同时在开始几泡尽量快速出水。 2.水烘:去杂味。水烘有些局限性。一则盖碗不太好烘,二则比较浪费水。烘与不烘,我们都可以通过冲泡技巧抑制杂味,提升口感。 3.洗茶:湿润茶叶,清洁茶面。从洗茶开始,请温柔注水。可旋可吊,但水流一定要平和,稳定。不要使茶叶猛烈翻腾。洗两次者,第一洗可以略提高注水点,拉细水线,降低洗茶的水温。第二洗可以适当降低,提高水温洗茶。洗茶后尽量彻底沥净茶底。洗茶时一般需要温杯。但既然洗茶有清洁的考量,那就不宜以洗出来的茶水温杯。我个人推荐直接使用烧水器皿中的开水烫盏。无论视觉还是实际效果,都更清洁。 小技巧:在洗茶温杯时,请将置茶容器开盖放置,便于杂味逸出,也便于叶底降温。 4.前三泡:抑制杂味,提升汤感。基本方法:定点吊水,缓慢注入。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降到最低。注得够缓够稳时你会发现盖碗中水色很浅,不会像猛冲那样一下把红褐色的茶汤甚至渣子都翻腾起来。出汤时,建议使用公道杯。这样颜色、滋味物质会在公道杯中重新融合,您会发现缓慢吊水浸泡出的茶汤很软、很粘,但没有什么气味。每泡出汤完毕后,建议沥净茶底。留汤冲泡虽然会增加泡数,但会改变滋味物质浸出的节奏和协调性,为冲泡增加很多不稳定性。 5.中间三五泡:有香有水,协调交融。 基本方法:缓慢旋水,稳定注入。不可猛冲。要把水温,以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控制在比较合理的水平上,我们才可以兼顾香、水,达到协调。下图中左边是第四泡旋水加猛冲的茶汤,注水4秒,浸泡26秒;右边则是同一茶第三泡稳定缓慢旋水注入产生的茶汤,注水9秒,浸泡21秒。可以明显看到,左侧茶汤深,暗且浊,右侧浅,亮且透。区别很大,简直让人不能相信泡是同一泡茶,仅仅调整了注水手法所致。因此,稳定旋水说来简单,实则很考技术。泡茶中如何旋?旋多快?水柱多粗?注水点多高?这些都需泡茶者根据茶性,品饮者的口感需求等作实际的调整。 6.最后三泡:香高水滑,汤甜味淡。 基本方法:急冲注水,叶底保持持续高温。冲既可高亦可低,既可定点亦可旋水。重要的是冲击、翻腾叶底,同时保持高水温,以充分激发陈香。茶叶泡到尾水,出于浸出更多物质,提升陈香的双重考虑,我们需要提高浸泡时的水温。这时,和初期正好相反,我们不但不开盖降温散味,还要在出水后立即注水,以保持被浸泡茶叶的高温。紫砂壶由于其本身导热性差,保持叶温的能力天然较强。而盖碗则降温极快,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动作次序:准备出汤时开始加热水→水将沸腾时开始出汤→汤出净后先注水泡茶→泡好茶后再端起公道杯分茶。 7.整个冲泡过程中,不要摇、搅、拨动叶底。这样做既会使茶汤浑浊,又可能令茶味淡薄,水味彰显。同理,注水要一直保持平稳。即使高冲也要保持水柱平静光润。选个好点的紫砂壶,建议用石飘。先温杯洁具,然后投茶洗茶,洗茶时注意茶汤浸出的快慢,可以洗2次茶,如果茶汤浸出的快出汤快一点,前5-6泡大概10″左右,之后的每泡递增加时10″左右,这样茶叶就会更耐泡些,且每一泡的茶汤变化和口感都不会相差太多。如果茶汤浸出的速度慢,比如老茶,洗茶后没跑的时间也就相对加长些,大概20″-30″的样子再出汤,之后每泡递增10″左右,也同样可以达到每泡茶的茶汤色泽和滋味都相近,泡到10泡左右在壶里留一些茶汤,这叫留根泡法。出来的滋味就会一直相差不大。老茶一般都可以泡20泡以上,采用这种泡法还能在增加冲泡次数和时间。